2023年1月27日 星期五

新冠病毒的治療(9g).

 新冠病毒的治療(9g).



<中醫藥的臨床治療(三)>



為何後世在治療風寒(病毒感染)上,會走上以清熱方法治療”溫病“的錯路?


【黃帝內經·素問74】:

“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

經言:盛者寫之,虛者補之。余錫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應,猶拔刺、雪汙,工巧神聖,可得聞乎。”


後世絕大多數醫家,都曲解【黃帝內經】所說:“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


將此六淫之氣弄成為病毒感染(風寒)的最初病因來醫治。結果,導致各種錯誤害人的醫學歪理出現。結果,病是治不了,卻是將中醫學弄成世人口中可有可無、不合乎科學的巫醫;更是經不起西醫這群原始醫學者的質疑和挑戰,凡醫理解釋都只能自圓其說(也就是胡說八道)。


事實上,【傷寒論】在”六淫“作為發病和誘發疾病(發炎)的機理上,已經作了詳細的述說,只是後世醫家不能融會貫通,才弄出“風熱”的病毒感染(包括SARS和新冠病毒感染)笑話來。


【傷寒論】:

“《陰陽大論》云:春氣溫和,夏氣暑熱,秋氣清涼,冬氣冷冽,此則四時正氣之序也。

冬時嚴寒,萬類深藏,君子固密,則不傷於寒。觸冒之者,乃名傷寒耳。其傷於四時之氣,皆能為病。以傷寒為毒者,以其最成殺厲之氣也。 

中而即病者,名曰傷寒;不即病者,寒毒藏於肌膚,至春變為溫病,至夏變為暑病。

暑病者,熱極重於溫也。

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溫熱病,皆由冬時觸寒所致,非時行之氣也。 

凡時行者,春時應暖而復大寒,夏時應大熱而反大涼,秋時應涼而反大熱,冬時應寒而反大溫,此非其時而有其氣。

是以一歲之中,長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則時行之氣也。”


以上【傷寒論】都已經說明了,甚麼是“傷寒”、“溫病”的病因,就是被風寒所傷。而事實上,這就是張仲景提醒後人,甚麼是有汗用桂枝,無汗用麻黃的重點所在;並不在發汗的多與少,是在於治療脾胃已被風寒所傷困(有汗的病人或是溫病者),與治療脾胃未被風寒所傷困(無汗或傷寒病者)的差別。

                       

*


“冬時嚴寒,萬類深藏,君子固密,則不傷於寒。觸冒之者,乃名傷寒耳。其傷於四時之氣,皆能為病。”


人若禦寒保暖得好,則不會被“風寒”所傷。若然不慎為風寒所傷,這病稱為“傷寒”。然則,人生病,並非受了“風寒”,就一定會發病(發炎)。四時之氣(即六淫之氣),亦會令人生病。


以上這段【傷寒論】都是以“六淫”之氣都能令人生病。但隨之【傷寒論】繼續解釋,四時之氣所導致生病的原因都在先受了“風寒”。


*


”以傷寒為毒者,以其最成殺厲之氣也。 

中而即病者,名曰傷寒;不即病者,寒毒藏於肌膚,至春變為溫病,至夏變為暑病。“


在傷人的“四時之氣(六淫)”中,以“傷寒”這疾病的病情最為嚴重,因為以其造成人體的殺傷力最重,以其令人生病的速度最快。

為“風寒”所傷而即時發病者,其病稱為“傷寒”。

為“風寒”所傷而“不即病者,寒毒藏於肌膚,至春變為溫病。”


甚麼是“寒毒”?


“寒毒”就是被“風寒”所激活已寄居在人體中的病毒,因為沒有發病(發炎),所以,這些釋放出細胞外的病毒就黏附在肌膚(受風寒的部位)的細胞組織上;待春暖時日,人體的免疫力有所提升,出現發炎(發病)的情況,其病稱為“溫病”。


更有受了“風寒”之人,在春日也不會發病,待至夏天,因人體的體溫調節系統被“寒毒”所傷,不能散熱,故在暑熱的天氣為積熱所傷,其病稱為“暑病”。


*


四時之氣:

冬:寒、風(寒)、燥(寒)

春:暖(火)、風(寒)、濕(寒、熱)

夏:熱(火)、暑(熱)、風(寒)、濕(寒、熱)

長夏:暑(熱)、熱(火)、濕(寒、熱)、風(寒)

秋:風(寒)、燥(寒)


六淫在四時之氣中出現的情況如上。


風(寒),是冬、春、秋、夏、長夏季傷人之氣。

寒,是冬季傷人之氣。

暖(火),是春季誘發疾病(發炎)之氣。

熱(火),是夏、長夏季誘發疾病(發炎)之氣。

暑(熱),是夏、長夏季傷在冬季受了風寒又沒有發病的人之氣。


濕(寒、熱),是人體出汗的表現。

人體的出汗,在保暖好或天氣嚴熱的情況下,人體是熱的表現,濕熱是誘發疾病(發炎)的原因。

人體的出汗,在保暖差或天氣寒涼的情況下,人體是寒的表現,寒濕是傷人的原因。


燥(寒),是人體被風寒所傷的結果。燥無熱燥,人體發燒或發炎時的燥熱,並非為燥所傷。所以,治燥者,當治風寒。若以寒涼滋潤之法,只是望梅止渴,最終是徒勞無功的,相反,出現斂邪的情況。


結論就是治療六淫之氣所帶來的疾病,都應該以治風寒為根本,也就是溫裡散寒。



風、寒、濕,所引致的疾病,其病可發於陰,或發於陽。

發於陽者,其病當為”熱病”。是免疫力較強的人才會出現發炎的”熱病”。

發於陰者,其病當為虛、痺。是免疫力較差的人才會出現的風寒疾病。

由於風、寒在傷人之時,能令人體陰、陽(細胞內外)同時出現病毒氾濫,所以其毒性最大,致命性最高。


火(熱),只是誘發疾病的因素,其病只會發於陽,不會發於陰。

發於陽者,其病當為”熱病”。是免疫力較差的人,因先前受了風寒無力發病(發炎),待溫熱條件出現時,才會出現發炎的”熱病”。

由於火所誘發的疾病是人體免疫系統清除細胞外病毒的表現,其毒性和致命性要看先前人體受風寒的嚴重性和人體的部位。


所以,治療病毒感染(包括SARS和新冠病毒),若不是跟隨【傷寒論】的治療方法來,以治療風寒為本,是不能清除在細胞外的病毒感染;相反,若以針對發炎以清熱法為治療,只會削弱人體的免疫力,令病毒更加氾濫。



“經言:盛者寫之,虛者補之。”

盛者,實的意思。


何謂“實”,何謂“虛”?


【黃帝內經·素問28】:

“黃帝問曰:何謂虛實。

歧伯對曰: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


根據【黃帝內經】的說法,瀉是去其邪氣,並非削弱人體的正氣。



*****


10. 《病毒錯誤治療的後果》

11. 《甚麼是病毒感染後遺症》

12. 《結論》



易龍             28/01/2023













2023年1月24日 星期二

新冠病毒的治療(9f)

 新冠病毒的治療(9f)



<中醫藥的臨床治療(二)>



自新中國有現代中醫學以來,編寫大學中醫教材的中醫學專家,根本就不明【黃帝內經】和【傷寒論】中所說的“風寒”是甚麼。結果,編寫出一套西醫學理論,西醫藥治療理論的中醫學出來,同時也誤導世人將“風寒”和“病毒”視為兩種不同的東西,更甚的是將“風寒”視為一種抽象、超自然的東西。


在此,我可以實實在在從醫學科學的層面告訴你,【黃帝內經】和【傷寒論】中所說的“傷寒”(即是受風寒所傷),就是現代醫學的“病毒感染”。


人體中的各種病毒(包括新冠病毒),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於母體。這些來自母體的病毒量或多或少,就決定了每一個人人體的先天體質。而這些來自母體的各種病毒進入不同神經細胞的分佈,就成為了某人體器官和部位強弱的決定性。


所以,人體各種病毒的感染,絕大多數是來自人體自身,或是來自別人的體液、血液、器官,並不能透過空氣傳染。因為這是病毒的生存規律、限制。


人體中的病毒為何會對人體造成病毒感染?


中國古人從臨床上所觀察得來的結果,就是人體若受了“風寒”,也就是體溫下降,人體就會生病(就是現代的病毒感染)。而“風寒”對人體的傷害,必定是從體表逐步往體內推進,跟人體熱流失的次序是一致的,也就是激活神經細胞內病毒活躍的層次。


【黃帝內經·素問19】:

“是故風者,百病之長也。今風寒客於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當是之時,可汗而發也。或痺不仁腫痛,當是之時,可湯熨及火灸、刺而去之。

弗治,病入舍於肺,名曰肺痺,發欬上氣。

弗治,肺即傳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痺,一名曰厥;脅痛出食。當是之時,可按、若刺耳。

弗治,肝傳之脾,病名曰脾風;發癉,腹中熱,煩心出黃。當此之時,可按、可藥、可浴。

弗治,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熱而痛,出白,一名曰蠱。當此之時,可按、可藥。

弗治,腎傳之心,病筋脈相引而急,病名曰瘛。當此之時,可灸、可藥。

弗治,滿十日,法當死。”


“是故風者,百病之長也。”

風寒,是人體百病之首。


“今風寒客於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

當風寒傷於人體,則令人體皮毛畢直,毛孔閉,無汗出而發熱。


“當是之時,可汗而發也。”

初受風寒之時,治法可溫裡發汗而癒。


“或痺不仁腫痛,當是之時,可湯熨及火灸、刺而去之。”

或有因受風寒而出現麻痺、發炎腫痛,此時,也可以用熱法治療,或針剌治療。


“弗治,病入舍於肺,名曰肺痺,發欬上氣。”

(弗治:沒有作出正確的治療。)

若沒有及時給予正確的治療,其病則會從表入裡。首先入肺,因為肺與外界接觸最多。(肺根本上就是皮膚往體內的延續。)

肺受風寒的結果,跟皮膚一樣,出現麻痺、發炎,故出現咳嗽,甚至肺炎。


“弗治,肺即傳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痺,一名曰厥;脅痛出食。當是之時,可按、若刺耳。”

若沒有及時給予正確的治療,其病則會繼續由表入裡,由肺傳入肝。所謂入肝,實質入胃,故導致胃出現麻痺、發炎。胃氣脹則導致脅痛、無胃口、胸悶。隨了服藥治療,也可以按壓或針刺。


”弗治,肝傳之脾,病名曰脾風;發癉,腹中熱,煩心出黃。當此之時,可按、可藥、可浴。“

若沒有及時給予正確的治療,其病則會繼續由表入裡,由肝(胃)傳入整個消化系統,導致消化系統出現麻痺、發炎,出現嚴重食滯的問題,故腹中熱,煩心、小便黃。

此時,治療可以按壓、服藥、浸浴。


“弗治,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熱而痛,出白,一名曰蠱。當此之時,可按、可藥。”

若沒有及時給予正確的治療,其病則會繼續由表入裡,由脾傳入腎。然而,腎只是表達其位置在少腹而已,並非一定在腎臟。因病毒感染的繼續擴散,導致少腹的器官出現麻痺、發炎,腸道積氣脹滿,大小二便時出現白絕黏液。

此時,治療可以按壓、服藥。


“弗治,腎傳之心,病筋脈相引而急,病名曰瘛。當此之時,可灸、可藥。”

若沒有及時正確的治療,其病則會繼續由表入裡,由腎傳入心。

腎(少腹)是胸腹器官的終點。若然治理不當,則繼續傳入,入於中樞神經系統(心)。因病毒感染的繼續擴散,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出現麻痺、發炎,筋脈相引而急,人體出現抽搐失控。

此時,治療可以服藥、熱灸。


“弗治,滿十日,法當死。”

若再沒有及時給予正確的治療,十日左右,病者可以喪命。


以上,就是病毒感染入傳人體的基本次序、層次,如何奪人性命的因由。


事實上,若然以正確的治療醫治,病毒感染並不能取人性命,甚至出現了中樞神經感染的症狀,也可以治癒。這就是正確中醫治療的療效。


然而,今天西醫學的霸權,西醫自己不但不能醫治任何病毒感染,卻將所有病人都困在醫院中,不容許中醫藥治療。病人只能無助的在醫院中等,或能自癒出院,或是失治死亡,聽天由命。


*****


10. 《病毒錯誤治療的後果》

11. 《甚麼是病毒感染後遺症》

12. 《結論》



易龍             24/01/2023












2023年1月20日 星期五

新冠病毒的治療(9e)

 新冠病毒的治療(9e)



<中醫藥的臨床治療(一)>



【黃帝內經·素問31】:

“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熱雖甚不死,其兩感於寒而病者,必不免於死。”


如【黃帝內經】所說,“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病熱”,就是有發燒的疾病,也就是病毒感染。


人為何會受病毒感染?


在先前已經說了,就是人體受了風寒而導致人體體溫下降,下降的體溫導致原本已在細胞內的病毒提升活躍程度,大量繁殖,釋出細胞外,導致細胞內外都出現病毒氾濫的現象。


整本【黃帝內經】就是中國古人治療病毒感染的系統醫學歸納和總結。


【黃帝內經】中詳細講解了以下的活人人體醫學範圍:

1. 活人人體正常的發展和運作。

2. 主控活人人體發展和運作的神經系統。

3. 推動活人神經系統運作的因素。

4. 主控人體運作的神經系統和產生神經系統運作因素的源頭。

5. 活人人體疾病的發生。

6. 活人人體疾病發生原因。

7. 人體疾病發生後沒有治療的結果。

8. 人體疾病發生後有治療的結果。

9. 治療的方法。

10. 藥物因應活人人體反應的分類。

11. 藥物因應活人人體在治療反應上的藥理。

12. 針灸的不同治療手法。

13. 天然氣候和環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14. 天然氣候變化的規律。

15. 飲食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16. 醫者的培訓和教導。



治療病毒感染,就是治療神經細胞:因為神經細胞,就是病毒重點寄居,重點感染的人體細胞。


病毒感染的整體症狀如下:

1. 疲倦乏力

2. 細胞組織發炎

3. 發燒

4. 神經炎

5. 死亡


病毒感染的局部症狀如下:

1. 疲倦

2. 頭痛

3. 頭暈

4. 腦炎

5. 腦膜炎

6. 中風

7. 腦退化

8. 柏金遜症

9. 妥瑞症

10. 跳舞症

11. 精神病

12. 失眠

13. 腦癱/腦痺

14. 自閉症

15. 過度活躍症

16. 癲癇症

17. 先天不足疾病

18. 視覺失常

19. 眼運作失常

20. 聽覺失常

21. 嗅覺失常

22. 鼻咽炎

23. 鼻竇炎

24. 流鼻血

25. 味覺失常

26. 牙關繃緊

27. 吞嚥困難

28. 口腔潰瘍

29. 牙齦炎

30. 牙瘡

31. 蛀牙

32. 牙周病

33. 咳嗽

34. 肺炎

35. 哮喘

36. 慢性肺阻塞

37. 支氣管擴張

38. 呼吸系統疾病

39. 腸胃炎

40. 腸胃氣脹

41. 肝炎

42. 肝衰竭

43. 膽管囊炎

44. 消化道疾病

45. 心肌炎

46. 心衰竭

47. 心律不整

48. 心肌梗塞

49. 心絞痛

50. 血管瘤

51. 血管糜爛

52. 血管收窄

53. 血液疾病

54. 心血管疾病

55. 淋巴結炎

56. 淋巴系統疾病

57. 腎炎

58. 腎衰竭

59. 膀胱炎

60. 尿道炎

61. 血尿

62. 泌尿系統疾病

63. 睪丸炎

64. 前列腺肥大

65. 陰道炎

66. 月經病

67. 生殖系統疾病

68. 濕疹

69. 皮疹

70. 斑疹

71. 瘡瘍

72. 疣

73. 皮膚疾病

74. 骨刺

75. 骨塌

76. 骨枯

77. 關節炎

78. 關節變形

79. 骨骼關節疾病

80. 肌肉炎

81. 肌肉萎縮症

82. 肌肉無力

83. 肌肉疾病

84. 所有類風濕病症

85. 等等……


導致以上各種病毒感染疾病的因由,在於人體受了風寒,導致病毒活躍。所以【黃帝內經】以“風”為百病之始。


【黃帝內經·素問03】:

“故風者,百病之始也。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時之序也。故病久則傳化,上下不并,良醫弗為。故陽畜積,病死;而陽氣當隔,隔者當寫;不亟正治,粗乃敗之。”


“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 是甚麼意思?


清靜者,不妄作勞動。不妄作勞動,則人體腠理閉,汗不出,衣不減,縱然在嚴寒冬日,風寒也不能傷於人體。


“故病久則傳化,上下不并,良醫弗為” 是甚麼意思?


當人為風寒所傷,又沒有即時得到正確的治療,病久則傳化,導致上下、裏外為寒氣所阻隔。良醫者,當不會令病人的疾病惡化,並惡化到如此地步。


“故陽畜積,病死;而陽氣當隔,隔者當寫;不亟正治,粗乃敗之” 是甚麼意思?


因此,若陽氣受到寒氣厥阻而不能運行,此病就有機會令病人死亡。

陽氣不行的原因在於寒氣的阻擋,故要恢復陽氣的運行,當去除阻隔陽氣的寒厥,並非要瀉除陽氣。如果治療上出現了錯誤,不但病治不好,相反,會為病者帶來禍害,甚至死亡。


所以,治病不能胡亂醫治。錯誤的治療方向不但不能根治好疾病的問題所在,其後果並不是一般人所想的那麽簡單。


接受那種治療雖然是任何人自己的權利,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正確的醫學知識去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因此,提供正確的治療方法,就只能落在醫者的身上。【黃帝內經】千叮萬囑,為醫者當細心尋求病因,針對疾病的病因作出正確的治療,切忌看表面症狀,不知病因,魯莽行醫。


諺語說得好,“手起刀落,沒有回轉餘地。”


為醫者當慎之 !


*****


10. 《病毒錯誤治療的後果》

11. 《甚麼是病毒感染後遺症》

12. 《結論》



易龍             21/01/2023













2023年1月16日 星期一

新冠病毒的治療(9d)

 新冠病毒的治療(9d)



<診斷的原則>



【黃帝內經·素問31】:

“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熱雖甚不死,其兩感於寒而病者,必不免於死。”


以上【黃帝內經】已經說明,“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病熱”,就是有發燒的疾病。也就是說,凡患上發燒的疾病,其病因必定是被風寒所傷。


張仲景在未研讀【黃帝內經】之前,在治療自己家鄉的疫症時,都是跟從當時中醫學的主流,以清熱的方式治療“熱病”。其結果,跟今天的西醫以消炎退燒止痛藥、類固醇、抗病毒藥治療病毒感染一樣,給這一方法治死的人無數,原因就是導致人體中的病毒氾濫;SARS事件,就是西醫藥醫死人的鐵證;死在張仲景手上的自家族人就超過二百人之多。


這就是科學的數據,是中外古今臨床治療的實證。不過,西醫學和現代清熱主流的中醫學,都認為這些人是該死的,死去的人都是病毒害死的,與他們的治療無關,將所有醫死人的責任推卸得一乾二淨。古今中外,只有張仲景一人會為自己醫術的錯誤和不足作出反省,而跟隨【黃帝內經】改變了自己原有的錯誤治療。結果,才有了【傷寒論】流傳於後世。


【傷寒論】:

“凡傷於寒則為病熱,熱雖甚,不死。若兩感於寒而病者,必死。”


診斷的錯誤,是錯誤治療的原因。中醫學主流的那套“溫病學說”,是導致張仲景作出錯誤的治療,而導致自己在十年疫情中,至少醫死了二百多人的悲劇。



<治療的影響>



【黃帝內經·素問31】:

“三陰三陽,五藏六府,皆受病,榮衛不行,五藏不通,則死矣。 

其不兩感於寒者,七日巨陽病衰,頭痛少愈;

八日,陽明病衰,身熱少愈;

九日,少陽病衰,耳聾微聞;

十日,太陰病衰,腹減如故,則思飲食;

十一日,少陰病衰,渴止不滿,舌乾已而嚏;

十二日,厥陰病衰,囊縱少腹微下,大氣皆去,病日已矣。”



甚麼是“若兩感於寒而病者,必死” ?


以上【黃帝內經】已有了明確的答案,就是““三陰三陽,五藏六府,皆受病,榮衛不行,五藏不通,則死矣。”


“兩感”,就是人體陰陽全面受病毒感染。病發於陰者,就是神經細胞內的病毒氾濫;病發於陽者,就是神經細胞外的病毒氾濫。五藏就是指中樞神經細胞,經脈也是指中樞神經細胞,六府就是指調控周圍器官的神經細胞。


“其不兩感於寒者”是甚麼意思?


“不兩感於寒”,是大多數人受風寒導致病毒感染的情況,就是大多數的人的病毒感染,都是人體的局部或某範圍,並不是整個人或是整個中樞神經系統都受到病毒的感染。所以,大多數病毒感染者,都不會致命;只會導致受感染的部位受損,或長期處於發炎狀態。


而在沒有接受正確中醫藥治療的病毒感染者,免疫力較強或較弱的病者,若不因為病毒氾濫而喪命,則會出現以下情況。

“其不兩感於寒者,七日巨陽病衰,頭痛少愈;

八日,陽明病衰,身熱少愈;

九日,少陽病衰,耳聾微聞;

十日,太陰病衰,腹減如故,則思飲食;

十一日,少陰病衰,渴止不滿,舌乾已而嚏;

十二日,厥陰病衰,囊縱少腹微下,大氣皆去,病日已矣。”


免疫力較強的人,在受風寒後,病毒感染的情況下,會出現較快、較強的免疫反應,也就是說病人出現的紅、腫、熱、痛較為強烈。在正確的中醫藥治療或沒有治療的情況下,其人體修復的速度都會比免疫力較弱的人快。然而,若接受了寒涼中藥或西醫藥的治療,其修復速度則會嚴重受到影響。


免疫力較弱的人,在受風寒後,病毒感染的情況下,會出現較慢、較弱、或甚至不會出現免疫反應,也就是說病人出現的紅、腫、熱、痛較為弱。在正確的中醫藥治療或沒有治療的情況下,其人體修復的速度,或炎症消失的速度,都會比免疫力較強的人慢。然而,若接受了寒涼中藥或西醫藥的治療,其炎症消失的速度會快,但人體卻會變得更加虛弱。


而每次當人體受了病毒感染後,在不同的處理或治療情況下,病毒再次入侵人體細胞的情況都有大大的差別。


1. 接受正確中醫藥治療,多吃辛辣、甜、溫熱、易消化食物,保暖,避寒涼、生冷飲食的病人:病毒再次入侵細胞的比率最低,人體修復正常的速度最快。


2. 沒有接受任何治療,多吃辛辣、甜、溫熱、易消化食物,保暖,避寒涼、生冷飲食的病人:病毒再次入侵細胞的比率次之,人體修復正常的速度次之。


3. 沒有接受任何治療,沒有吃辛辣、甜、溫熱、易消化食物,保暖,避寒涼、生冷飲食的病人:病毒再次入侵細胞的比率次之,人體修復正常的速度次之。(這就是【漢書.藝文志】引諺曰:“有病不治,常得中醫。”)


4. 沒有接受任何治療,沒有吃辛辣、甜、溫熱、易消化食物,沒有保暖,沒有避寒涼、生冷飲食的病人:病毒再次入侵細胞的比率高,人體修復正常的速度低。


5. 接受西藥或寒涼中醫藥治療,沒有吃辛辣、甜、溫熱、易消化食物,沒有保暖,沒有避寒涼、生冷飲食的病人:病毒再次入侵細胞的比率最高,人體修復正常的速度最慢。



人體在受了風寒,病毒感染後,若不進行醫治,病情又不致於喪命的情況下,病毒都會陸續再次鑽進細胞內,消失於細胞外,令檢測結果變成陰性,令人體的炎症逐漸消失。這就是以上【黃帝內經】所說的意思。


所以,人體出現了病毒感染,有治療和沒有治療是有分別的,正確的治療和錯誤的治療更是有天淵之別,沒有治療也遠勝於錯誤的中醫藥和西藥治療。


*****


10. 《病毒錯誤治療的後果》

11. 《甚麼是病毒感染後遺症》

12. 《結論》



易龍        17/01/2023













2023年1月14日 星期六

新冠病毒的治療(9c)

 新冠病毒的治療(9c)



<中醫藥的治療原則>



中醫學的治療原則是甚麼?


是辨症論治?

或是辨病論治?

或是辨證論治?



甚麼是辨症論治?


辨症論治,就是人們所說的“見病醫病,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發燒降溫” 的原始治療方法。

這種治療方法就是現代西醫和現代中醫的主流治療方法。


甚麼是辨病論治?


辨病論治,就是透過病人最後症狀綜合的表現,來對病人作出針對症狀性的治療,以達到暫時消除症狀為目的。如感冒病、類風濕病、肺炎、腸胃炎等等。

這種治療方法也是現代西醫和現代中醫的主流治療方法;與辨症論治不同之處,是這種治療方針是綜合大部份的症狀來治療,並非是局部和單一性症狀的治療。


以上兩種治療方法,都是針對抑制人體的免疫系統和自我修復的機制,以達到消炎,暫時消除症狀的效果。但因為這一治療機理,最終會弄至人體中的病毒氾濫橫行。


甚麼是辨證論治?


辨證論治,是現今中醫學對疾病性質的判斷,透過疾病最後的症狀表現,來判斷疾病的性質是寒或熱、表或裏、虛或實、陰或陽來作出相應的治療。但這些疾病最終的症狀,大多都是與疾病的病因相違背,最終的治療方向,跟辨病論治是同一樣的東西。


哪到底【黃帝內經】中的中醫學治療是怎樣的?


【黃帝內經·素問05】: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


就是“治病必求於本”。


甚麼是疾病的“本”?


本,就是導致生病的病因。這“本”,就是疾病的元兇。只有針對問題的根本所在,才能一針見血,解決難題。只要針對疾病的根本作出治療,所有症狀都會自動消失,是不用逐個症狀作出治療的。



【傷寒論】:

“《陰陽大論》云:春氣溫和,夏氣暑熱,秋氣清涼,冬氣冷冽,此則四時正氣之序也。

冬時嚴寒,萬類深藏,君子固密,則不傷於寒。觸冒之者,乃名傷寒耳。其傷於四時之氣,皆能為病。以傷寒為毒者,以其最成殺厲之氣也。 

中而即病者,名曰傷寒;不即病者,寒毒藏於肌膚,至春變為溫病,至夏變為暑病。

暑病者,熱極重於溫也。

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溫熱病,皆由冬時觸寒所致,非時行之氣也。 

凡時行者,春時應暖而復大寒,夏時應大熱而反大涼,秋時應涼而反大熱,冬時應寒而反大溫,此非其時而有其氣。

是以一歲之中,長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則時行之氣也。”


以上【傷寒論】都已經說明了,甚麼是“傷寒”、“溫病”的病因,就是被風寒所傷。


【黃帝內經】中醫學的風寒病因,是因為當人體受了風寒,人體的體溫就會下降。這下降的體溫會觸發病毒的活躍和人體免疫系統功能下降的現象。這是無可爭論的事實。


根據上述【傷寒論】所說,“傷寒”和“溫病”的病因都是受了風寒。但為何會出現兩種不同的病型?


其原因並不是中醫主流所說,說“傷寒”是受風寒所致,“溫病”是受風熱所致;因為“熱”只會抑制病毒的活躍性,激活人體的免疫系統;所以,發燒是對人體有益的滅活病毒的免疫方法。風熱這病因的說法,是不乎合【黃帝內經】中醫理論、不科學、不乎合邏輯、不乎合人體生理學的荒謬說法。


而同一“風寒”病因,造成兩種不同的病型,其原因就在於人體本身免疫力的差別。


免疫力強的人,當受了風寒,病毒從細胞內活躍釋放出來,就會即時觸發人體的免疫反應,出現發炎現象。這就是“風寒”的發病。


免疫力差的人,當受了風寒,病毒從細胞內活躍釋放出來,並不能即時觸發人體的免疫反應,所以,不會出現發炎現象。只有待天氣回暖時,人體的免疫力稍為提升,才會出現輕度的發炎現象。這就是“溫病”的發病。(今天西醫學的類風濕病症,全都是“溫病”。)


在過往的歷史中,出現“溫病”的情況比“傷寒”的情況難治,其原因別無甚麼,只在於病人自身免疫力的強弱。


“傷寒”病人,因自身免疫力強,只需要略略再加強其免疫力,就可以將在細胞外的病毒清除,以最快的速度修復人體。


“溫病”病人,因自身免疫力差,必須長時間大大提升人體的免疫力,才能有足夠的免疫力將細胞外的病毒清除。所以,治療時間必須要比治療“傷寒”長。

然而,由於醫者對治療的錯誤理解,以人體自身修復機制的發炎反應為一種不良的疾病,希望在一個免疫力差的病人身上,盡快消除發炎;結果,只能以相反的治療方向(就是清熱削弱人體免疫力)來作出治療。炎症可能是暫時消除了,但人體卻是被拖垮了。這就是過往中國帝王和王族短命的最重要原因。


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說“有汗用桂枝,無汗用麻黃”,當中的含義在哪?

直到今天,都是無人能夠正確理解、明白。不然,中醫學,都不會落得如此田地 !



【黃帝內經·素問13】:

“黃帝問曰:余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藥治其內,鍼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黃帝內經·素問13】:

“暮世之治病也,則不然。治不本四時,不知日月,不審逆從。病形已成,乃欲微鍼治其外,湯液治其內。粗工兇兇,以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復起。”


事實上,病毒感染自古以來都是一樣,並沒有甚麼差別,也沒有甚麼新的病毒和特別強的病毒,因為病毒感染就是異性蛋白質觸發人體的免疫反應而已。

其後世之人對病毒感染的治療越來越差的原因,無他,正如以上【黃帝內經】所說,就是治病不尋求於病因,胡亂醫治。


*****


10. 《病毒錯誤治療的後果》

11. 《甚麼是病毒感染後遺症》

12. 《結論》



易龍        15/01/2023













2023年1月10日 星期二

新冠病毒的治療(9b)

新冠病毒的治療(9b)



<疫症事實的真相>


【黃帝內經·素問11】:

”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惡於鍼石者,不可與言至巧。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治之無功矣。“


“拘於鬼神者”,也就是不能尋求事實真相,不相信事實,只相信蠱惑人心的說話之人。而蠱惑人心之人本無真材實學,只能以鬼神似的謊話來蒙騙無知的人。


這種無知的人或蠱惑人心之人,不但不能習醫,身為病人也是無藥可救之人。


甚麼是“至德”?


“至德”,就是【大學】中所說的真正學問、事實真相。


【禮記·43大學】: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疫症的事實真相,並不是如現在西醫學所說的,跟病毒有直接的關係。【黃帝內經】告訴世人,人的生病與疫症,是人體自身的事,跟病毒只是有間接的關係。病毒本身都是被人體所害的受害者。所以,人體惡劣的環境,才是造成疫症的主角;病毒只是被動的配角。


甚麼是人體惡劣的環境?


就是人體處於受風寒、饑餓、受傷的狀態。人類只要長時間處於這些狀態,就必定出現疫症。這就是疫症的事實真相,是自古以來,中外都發生的疫症。


如果某地方的民眾不是長期處於以上三種惡劣情況下,說某處有疫症,這說法必定是說謊造謠。


為醫者,若不能明白這一疫症的事實真相,不將民眾從以上三種惡劣環境救離,或是不知疫症的真假,是永遠不能解決疫症問題。



中國東漢的醫聖張仲景,給世人留下了甚麼是習醫之人的思維和態度。

然而,後世習醫之人,只曉得依樣畫葫蘆的以【傷寒論】的方藥來作醫治,卻是絕少人能看到張仲景的習醫思維和態度。


張仲景在其所著作的【傷寒雜病論】序中是如此寫的。


【傷寒雜病論】序: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采眾方,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并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


猶未十稔:還未夠十年。


意思說張仲景本有宗族200餘人,在未夠十年時間,死去了三分之二。其中,死於疫症傷寒(現時的冠狀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風疹病毒、腦炎病毒、疱疹病毒感染等等)者十居其七。


【傷寒論】已解釋說明了,“傷寒”,就是在冬天人體受了風寒,因體溫流失而即時發病的病毒感染疾病;並不是待春天才發病的“溫病”。


張仲景當時已是當地的名醫,然而,在其家鄉疫症流行了接近十年,死了那麼多的人和親族。難道張仲景沒有給他們治療嗎?

若然有給他們治療,為何會死了那麼多人?


“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采眾方,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 


從以上這話中,可以看到張仲景不是沒有給病者治療,只是無能為力,只能眼見病者一個個在自己的手上死去。


到底出了甚麼問題?


寫【傷寒論】之人居然治不了“傷寒”,哪【傷寒論】還有何用?


首先,看看張仲景治不了疫症的真正原因在哪。


要治病,必定要針對疾病的發病原因,才能治療得了疾病。



病毒感染,自古到今,都是那些病毒,並沒有新的;新的,只是人類的檢測技術而已。


治療病毒感染的方法,自古至今都是一樣,就是要治病,先治好人體,也就是將人體從受風寒、饑餓、受傷的惡劣環境中救離出來;並不是要削弱人體的免疫系統,惡化人體的惡劣環境,幫助病毒橫行。


*****


10. 《病毒錯誤治療的後果》

11. 《甚麼是病毒感染後遺症》

12. 《結論》



易龍         11/01/2023












 

2023年1月9日 星期一

新冠病毒的治療(9a)

 新冠病毒的治療(9a)



9. 《病毒感染的中醫藥治療》



病毒感染的中醫藥治療,早在【黃帝內經】和【傷寒論雜病論】已經完整、有系統地說得清清楚楚。只是後世之所謂醫家,絕大多數都讀不懂【黃帝內經】,曲解了【傷寒論】的內容,才導致原本能治世間百病的上等醫學,變成了今天比西醫學更差的垃圾。


病毒,自有人類和各種動物起始,就是已經存在,寄居在人類和各種動物的細胞內,目的就是要用來控制人類和各種動物的壽命。


世上只有病毒能令人類和動物的基因變異,並沒有比病毒更細少的基因生物,能令病毒變種。這是事實,並非理論。


所謂病毒的變種,就是測試劑變了而已,並非病毒變異。所以,現在有的病毒,自古以來就是存在的,只是人類有沒有能力將其分辨(檢測)出來而已。


新冠病毒原本就是寄居在人體細胞內的病毒。跟寄居在人體所有的病毒一樣,當人體受了風寒,體溫下降,細胞內的病毒就會活躍繁殖,隨之釋放出細胞外,以達到播散、逃離惡劣環境、繁衍下一代的目的。


因為病毒的外殼佈滿病毒的蛋白質,而觸發了人體免疫系統作出清除異性蛋白質的免疫反應。這反應的表現就是發炎。發炎有四大典型特徵,就是紅、腫、熱、痛。

全身性的發熱稱為發燒。

輕度的痛感覺就是痕癢。


所以,當人體受了風寒,人體就會出現炎症。這就是中醫學所稱的外感,西醫學所稱的傷風、感冒。這就是中醫學自古以來所提出受風寒致病的醫學理論,也是中醫學整套醫學治療理論的中心,就是治療病毒感染。


每次人體受了風寒,人體細胞內的各種病毒都會同時因應受寒的嚴重性蜂湧而出;輕者,可以導致局部炎症;重者,可以導致器官急性衰竭,或肢端組織壞死(凍壞或凍死),或甚致死亡。


在以前的世界,人類短壽的原因並不是甚麼衛生差、醫學落後、科技落後;是因為戰亂饑荒、政治混亂,導致人民穿不暖、吃不足夠,而導致人體中的病毒氾濫,疾病頻生,人體快速衰老,加快了死亡速度。


對動物來說,天然的環境就是最好、最衛生的環境。穿得暖、居住得暖、吃足夠有營養(就是澱粉質和蛋白質)的食物,就是世上最好的醫療保健。


相反,錯誤的醫治方法和西方醫學,是令人失去健康和折壽的最重要原因。因為這些醫學是在抑制人體的免疫系統,在幫助病毒在人體中橫行、氾濫。


【漢書.藝文志】引諺曰:“有病不治,常得中醫。”


【漢書】是官方記載中國西漢朝歷史的史書,其中記載了西漢時期,民間人民對當時醫療的看法。


諺:就是俗語,是當時民眾流行的說法。

“有病不治”:就是患了病不去找醫者醫治,並不是說自己也不處理自己的病。

”常得中醫“:病者在家中自己小心保暖,適當的飲食調理,往往勝過找醫者醫治,雖然療效可能會較慢(所以稱為中等的醫治)。


透過這句諺語,可以看到二千多年前的中國人,對醫療的醒覺遠超過今時世上的人。由此可見,訊息和科技的發達,對人類思維的發展和進步是完全沒有關係的。


到底為何在西漢時期,中國人有如此的醫療醒覺?


中國自古以來,跟世上其他民族一樣,都是從原始醫學中走過來的。


甚麼是原始醫學?


就是清熱治療。清熱治療就是削弱人體的免疫系統,達到消炎的作用,達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治療;卻是沒有將真正令人體生病的致病原(病毒)清除。結果,輕者,為病者留下伏禍;重者,即時令病情變得更嚴重,或死亡。


由於世上大多數的植物,都以苦寒的化合物作為自保的方法;結果,清熱治療也成為了世上所有原始醫學的治療方法。


只是中國人從【黃帝內經】前些時期開始,已經從過往的原始醫學中作了總結,歸納出【黃帝內經】中所說的高級醫學,就是“治病求因”。這“治病求因”的醫學理論,是超越時代的醫學發展,直到今天,西醫學也無法超越;因為今天的西醫學,仍然是處於原始醫學時代,只是科技進步了而已。


*****


10. 《病毒錯誤治療的後果》

11. 《甚麼是病毒感染後遺症》

12. 《結論》



易龍         10/0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