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7日 星期日

發燒的作用

 發燒的作用



發燒,在西醫學的眼中是疾病,是沒有用,會造成人體傷害的問題,是要盡快消除對人體有害的問題。


發燒,在一般人的眼中是疾病,是一種嚇人的嚴重疾病。


在西醫和一般人眼中,人體出現高燒(攝氏39度或以上),縱然不會燒死,也會燒壞腦。


然而,中醫學的醫學醫學經典【黃帝內經】和【傷寒論】是怎樣說的?


【黃帝內經·素問31】:

”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熱雖甚,不死;其兩感於寒而病者,必不免於死。“


【傷寒論】:

“凡傷於寒則為病熱,熱雖甚,不死。若兩感於寒而病者,必死。”


“病熱” 就是發燒。

“熱雖甚” 就是發高燒。

“不死” 就是沒有大的傷害。

“兩感於寒而病” 就是受了嚴重風寒,患上重病。

”必不免於死“ 就是不死,也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


也就是說,傷害人體,令人死亡的原因是風寒(病毒感染)本身,並不是發燒。


事實上,現代人體生理學研究,發燒是人體免疫系統發炎機制的反應,並不是疾病。


發燒,就是提升人體的體溫,比正常的體溫更高。


提升人體的體溫,不但可以提升人體的新陳代謝;更重要的是可以抑制病毒的活躍性,或是滅活病毒。


在觀看一有關小蜜蜂的生物片中,本人看清了熱對人體對抗病毒的重要性。


當小蜜蜂受到大黃蜂入侵時,攻擊力弱的小蜜蜂,只能以大群密集圍封著大黃蜂,互相摩擦,產生熱量,令大黃蜂的體溫上升,導致大黃蜂體內的酶(蛋白質)變壞而死亡。


由於小蜜蜂體內酶的耐熱性比大黃蜂高攝氏一度多,所以,小蜜蜂安然無事,大黃蜂則出現死亡現象。


原來,這攝氏1至2度的相差,就可以決定生物的生存或死亡。


因應每種生物體內酶對不同溫度的反應,就控制著生物不同的生存、死亡規律。


寄居在人體內的所有病毒,其生物酶的活躍性和其他的蛋白結構,在正常的人體37度,都會受到抑制或破壞。而隨著人體體溫的提升,病毒生物酶的活躍性和其他的蛋白結構,受熱力破壞的速度和量度也會以幾何級上升。這就是人體發燒的真正作用。


為何高體溫可以抑制或滅活病毒?


其關鍵性就出現在蛋白質的立體結構上。


每種生物酶或蛋白質,都有其獨有性的立體結構,才能發揮其酶或蛋白質的專有功能。當這些立體結構受到熱力的破壞,酶或蛋白質也就失去其專有的功能(這就是蛋和肉被熱煮熟的表現)。所謂煮熟一塊肉,就是以熱力徹底破壞其原本的蛋白質立體結構。


甚麼是酶或蛋白質的立體結構?


一條蛋白肽(鏈),按照mRNA從DNA抄錄下來的密碼,由不同胺基酸排列、大量串連而成,成為一條長長的蛋白鏈(肽)。由於每個胺基酸都帶有不同強弱的正負電荷,胺基酸與胺基酸之間就會出現不同的排斥和吸引,導致一條蛋白鏈出現扭轉、屈曲的現象,這立體形狀的形成,以整體胺基酸之間彼此的排斥力和吸引力的最平衡狀態為終結(如附圖的蛋白質結構)。這形成的立體蛋白質結構,也就開始發揮其特有的功能。




由於生物蛋白質中胺基酸之間的吸引力是弱小的,比水分子之間的吸引力要小得多,所以,只要在其最穩定狀態時,再提升1至2度,或是幾度的溫度,就可以將其有功能的立體結構破壞,失去功能。而這破壞的立體結構,基本上是不能復原的。


因為病毒酶和蛋白質中的胺基酸之間的吸引力,比人體的弱;所以,只要在正常體溫或以上,就可以將病毒酶和蛋白質的立體結構破壞。

破壞在細胞內的病毒酶,可以抑制病毒的複製;破壞在細胞外的病毒蛋白質,則可以將病毒滅活,令其不能將病毒基因弄進細胞內,只能等待免疫系統的清除。


同時,已黏附在細胞外,污染了細胞組織的病毒蛋白,因高體溫的滅活,可令這些病毒蛋白的立體結構遭到破壞而脫落,人體的免疫系統就不再攻擊這些細胞組織,發炎的現象也隨之消失。

這一現象,是在發高燒後,濕疹病人或有炎症的病人,可在一夜之間出現大大的改善或痊癒的原因。


所以,有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而發燒,是絕對不能抑制發燒的;不然,就是自毀城牆,引狼入室的行為。




易龍          27/02/2022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