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5日 星期四

死亡的出現 (3)


死亡的出現 (3)


發燒會燒死人嗎?

發燒是人體自我保護的免疫機制,是發炎機制中紅、腫、熱、痛中的熱的全身性表現。這發燒不但不會燒壞人,或是燒死人,這一機制是自我限制的,不像中暑的發熱(因散熱機制壞了),正常的發燒,怎樣燒也不會高過燒壞人的溫度。

【傷寒論】:「凡傷於寒則為病熱,熱雖甚不死。若兩感於寒而病者必死。」

早在二千年前的【傷寒論】,已經說明了這一點。而感冒奪人性命的地方在於疾病的本身(病毒)【傷寒論】稱之為“”,也就是今天所稱的“病毒

人初次感染病毒(風寒)是不會喪命的,如【傷寒論】所說“兩感於寒而病者必死”,也就是說必先有一種病毒(風寒)存在於人體,再加感染另一種病毒(風寒),才會令人死亡。這也就說明了為何某些人患上感冒會導致死亡,有些人卻不會死亡。

不獨是感冒、傷風稱為風寒,在【黃帝內經】中,所有的病毒感染都稱之為“風寒”。所以,在【黃帝內經】中有“風者,百病之始”和“風者,百病之長”的說法。

病毒(風寒)如何才會令人死亡?

【傷寒論】:「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

甚麼是“發於陽”?
甚麼是“發於陰”?

根據病毒(風寒)感染人或其他動物的重點,是要進入人體的細胞內(尤其是神經細胞),透過與人體的DNARNA結合,繁殖新一代的病毒因為那些以人為寄宿主的病毒,只有在人體細胞內才能存活,繁衍下代的新病毒所以,從天然的規律來看,病毒(風寒)進入人體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求世代的存活

基本上,人體大部份的發燒,都是從外感染的病毒(風寒)所致,這就是【傷寒論】所說的“發於陽從外感染人體的病毒(風寒),必先進入人體表面失去保護層的細胞組織進行繁殖(常見於乾涸的鼻咽、呼吸道、食道、肝臟),再釋放出新病毒(風寒)入淋巴液,再而入血液,散佈全身,再進入神經細胞內

其實,人體血腦屏障(BBB)的結構,就是為了保護人腦免受病毒(風寒)入侵而存在的

病毒(風寒)進入了神經細胞,就等同於進入了大牧場一般,不但可以繁衍新的病毒,也不再受白血球襲擊的風險,因為人體的神經網絡對病毒來說,是處處相連,無處不到的網絡道路

根據【傷寒論】所說,只有病“發於陽”才會導致人體“發熱也就是病毒(風寒)仍然在血液中,未完全進入人體的神經系統,這就是人體的三陽(太陽、陽明、少陽)區域因為病毒一旦進入了神經系統,基本上再沒有必要離開神經細胞;除了散播新的病毒,或是被人體逼遷


病“發於陽”是病毒(風寒)出現在神經系統以外的地方,那病“發於陰”,也就是病發於神經系統以內,也就是【傷寒論】所說的病發於裡

【傷寒論】:「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
【傷寒論】:「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傷寒論】:「脈雖沉緊,不得為少陰病。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可與小柴胡湯。」
【傷寒論】:「病發熱,頭痛,脈反沉,若不差,身體疼痛,當救其裏,宜四逆湯。」

由於神經系統為病毒(風寒)所傷,神經的運作出現了毛病神經的活躍程度就是人體“氣”的表現,如今為病毒(風寒)所傷,故出現“氣()”虛無力抗拒寒邪,所以出現了“脈微細

在甚麼情況下會出現“但欲寐”?
但欲寐”是人精神疲倦的表現,也就是說人的大腦受到了傷害的表現
所以,易“疲倦”並不是西醫所說的“亞健康”狀態的小事;是人體大腦受到病毒(風寒)侵擾的表現

【傷寒論】:「陰中於邪必內慄也。表氣微虛,裏氣不守,故使邪中於陰也。陽中於邪必發熱、頭痛、項強、頸攣、腰痛、脛酸,所為陽中霧露之氣。」

病“發於陰”也就是仲景以後的後世醫家誤解為“溫病”,世人稱為“內感”的疾病由於病“發於陰”的疾病,往往會伴有發熱(病毒(風寒)散播新的病毒,將新的病毒由神經細胞釋放出血液中),所以,明、清以後的醫家將其誤解為“溫熱病”,以寒涼之藥治療,致使枉死亡靈擠滿黃泉路上。

為何不看清楚張仲景是如何治療病“發於陰”?
【傷寒論】:「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傷寒論】:「病發熱,頭痛,脈反沉,若不差,身體疼痛,當救其裏,宜四逆湯。」

【傷寒論】早已為後世留下理、法、方、藥,只是後世習醫之人不求甚解,故入寶山空手而回,還為後世創立下為禍後人的謬論這一謬論,在治療皮膚病、濕疹中更能清楚的看到為禍之深

今時有的病毒(風寒),二千年前已經有;所以,後世人有的疾病,二千年前的人已經有;“溫病”的治療方法豈可能待至明、清才出現?

到底是病“發於陰”導致人的死亡?
還是病“發於陽”導致人的死亡?

【傷寒論】:「太陽病,發熱,脈沉而細者,名曰。太陽病,發汗太多,因致。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脈赤,獨頭面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痓病也。」

腦炎或腦膜炎所導致的“痓(抽搐)”,是病“發於陽”,還是病“發於陰”?
如何可以救治腦炎或腦膜炎病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