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日 星期日

發燒的治療 (2)


發燒的治療 (2)

【傷寒論】:「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

人體受了風寒(病毒)不出現發燒(發熱)的原因有三:
1.    風寒(病毒)不出現在人體的血液中,只存在於人體的細胞組織內。
2.    人體受風寒(病毒)感染時,不能調高下丘腦的體溫調節溫度。
3.    人體受風寒(病毒)感染時,不能產生足夠的熱量提升體溫。

人體在甚麼時候才會排汗

基於人體嚴謹的調控機制,人體只會在溫度高於下丘腦的體溫調控器時才會排汗。所以,當人體發燒時,只要溫度不高於下丘腦的體溫調控器的溫度,是不會排汗的。
不要少看這一看似簡單的規律,所有中醫藥的理論都由此而出。

整本【傷寒論】的治療方針,都以以上這一簡單的規律為根據。所以,張仲景一起始就以“有汗”與“無汗”來分別開桂枝湯證麻黃湯證

【傷寒論】:「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傷寒論】:「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桂枝湯麻黃湯使用的分別並不在於其發汗的能力,因為能發汗的藥物不等同於能治病,尤其是風寒(病毒)感染。不然,吃了西藥的退燒藥,出了一身大汗,人體的風寒(病毒)感染應該被清除了。然而,實際上卻不是這樣,恰恰出現了相反的情況,就是拖延了人體受感染的時日,令病情變得更加複雜嚴重。
為何會是這樣?

因為傳統以來,人們對發汗能治病有著誤解,就連醫者也離不了這誤解的觀念。結果是寒、熱藥物亂投,無稽方法亂施,以求一汗能解病困。



桂枝湯麻黃湯使用的分別應在人體的虛與否。因此,在風寒(病毒)感染的初期,不應以發燒溫度的高低來判斷病情的嚴重性。應以人體的虛與否來判斷和預測病情的嚴重性。
病情的嚴重性:
1.      有汗的發燒比無汗的發燒嚴重
2.      有汗的高燒比有汗的低燒嚴重
3.      無汗的高燒比無汗的低燒嚴重

桂枝湯證的病人為何會出現有汗的發燒

發燒本是人體的免疫保衛機制,用以抑制或清除入侵人體的致病原,尤其是風寒(病毒)。人在出生後至孩童期,人體的後天免疫力嚴重缺乏,最有效保衛幼童免受風寒(病毒)危害的機制也只有“發燒”。所以,幼童發燒的頻密度要比成年人大得很。
當人體受風寒(病毒)感染時,因應人體其他免疫反應的強弱,風寒(病毒)的強弱,作出適當的發燒反應,以清除致病的風寒(病毒)
然而,虛弱的人體不能因上述因素將下丘腦的體溫調控器的溫度提升至應有的溫度;另一方面,因體溫的提升而加速了人體的新陳代謝,產生大量的熱;最終導致發燒排汗同時出現。在這種情況下,發汗是無助於退燒的。
發燒排汗同時出現是溫病常見的現象,由於發汗是無助於退燒,後世醫家將這一因素解釋為發汗傷津,導致體虛,故病不能解。實際上,這類的病人本為體虛,才有發燒排汗同時出現的情況。

由於體虛令發燒溫度不高,達不到抑制或清除風寒(病毒)的作用;所以病人長期處於發燒排汗的狀態,致使風寒(病毒)散佈深入人體。若然入了中樞神經系統(入了臟腑,溫病學說的營、血),則令病人神志不清,出現抽搐、痙攣(腦炎或腦膜炎)的現象。由於這類病人因長期出汗而病不解,傳統中醫學將其解釋為久汗傷津,筋失濡養,故出現抽搐、痙攣。現代無知的西醫更將其解釋為發燒所導致。

【傷寒論】:「太陽病,發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痙攣)。太陽病,發熱汗出,不惡寒者,名曰柔(痙攣)。」
【傷寒論】:「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脈赤,獨頭面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病也。」

【傷寒論】:「脈浮而滑,浮為陽,滑為實,陽實相搏,其脈數疾,衛氣失度,浮滑之脈數疾,發熱汗出者,此為不治。」


發燒本是人體的免疫保衛機制,是不會導致人體抽搐或痙攣的;相反的,發燒不高才是人體的致命傷。
【傷寒論】:「凡傷於寒則為病熱,熱雖甚,不死。若兩感於寒而病者必死。」
所以,諸般令人體排汗的治療方法,其真正的目的是在於提升人體的體溫,或提升人體的免疫力;排汗只是人體抑制或清除了風寒(病毒)後降溫的表現。這一治病的標本若是倒轉來理解,豈有不醫死人之理!

【黃帝內經】:「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
【黃帝內經.素問】:「病為本工為標。標本不得,邪氣不服。」


為何【傷寒論】說病發於陰不能排汗
回陽救逆藥物能止汗的機理在哪?
為何大青龍湯排汗的能力要比麻黃湯強?
為何體虛的人會嚴重排汗
不同出汗的現象有何不同的意義?
溫熱藥與寒涼藥治發燒有何不同的結局?
使用抗生素和退燒藥治療風寒(病毒)發燒會出現甚麼的結局?
惡寒與不惡寒的意義在哪?
寒戰與不寒戰的意義在哪?
煩熱與不煩熱的意義在哪?
為何人死前會出現“回光反照”?
太陽病為何會出現“脈沉而細者”?
少陰病為何會出現“惡寒而踡臥”?
少陰病出現“時自煩,欲去衣被者”為可治?

【傷寒論】:「太陽病,發熱,脈沉而細者,名曰。」
【傷寒論】:「少陰病,下利,若利自止,惡寒而踡臥,手足溫者,可治。」
【傷寒論】:「少陰病,惡寒而踡,時自煩,欲去衣被者,可治。」

【傷寒論】:「少陰病,惡寒,身踡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