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7日 星期四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1)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1)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屬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按照病毒核蛋白(Nucleocapside protein, NP)和基質蛋白(Matrix protein, M)的特徵,分為(A)、乙(B)、丙(C)三型,以甲型最為流行

根據病毒顆粒表面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NA)蛋白抗原的差別,甲型流感病毒又可進一步分為不同的亞型迄今所發現的甲型有15HA亞型(H1 - H15) 9NA亞型(N1 - N9)  
世界衛生組織(WHO)1980年規定流感病毒命名規則為:型別/ 宿主名稱/ 分離地區/ 編號/ 分離年份(HANA亞型),若宿主是人則可省略 A/ Beijing/ 353/ 89(H3N2),即甲型流感病毒,宿主是人,從北京分離,分離時間是1989年,編號353,為H3N2亞型

流感病毒(-)RNA基因病毒,最外面由雙層類脂膜包裹,裡面是核衣殼核衣殼由NPRNA聚合酶複合體(PB1,PB2PA)與病毒的8(甲型)RNA片段結合而成,呈螺旋絲狀病毒顆粒大小和形狀可因宿主的不同有所差異,可呈球型、橢圓形或絲形(長度可由50-120nm或更長)

與其他RNA病毒不同之處是流感病毒RNA的轉錄和複製均在宿主細胞核內進行     

由於流感病毒的基因組是由個分開的RNA片段所組成,當宿主細胞同時被兩種不同的流感病毒感染時,新生的子代病毒可獲得來自兩個親代病毒的基因片段,成為基因重配病毒同型(甲、乙、丙)病毒的不同亞型(H-N)毒株間能夠發生基因重配現象,但不同型病毒之間不會出現基因重配基因重配是產生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性突變株,并引起流感在世界大流行的一個重要原因

流感病毒膜表面有纖維蛋白(甲型、乙型有3種:HA,NA,M2,丙型只有HANA兩種)

病毒刺激人體產生抗體主要涉及位於病毒外膜上的一些糖纖維蛋白(HANA)這些糖蛋白的變異,直接導致病毒免疫原性的改變

HA蛋白是流感病毒的主要抗原之一,其抗體能中和流感病毒的感染,是主要的保護性抗體3(H3)型流感病毒HA蛋白的頭部有5個抗原位點,分別稱A,B,C,D E位點
子流行病學研究的結果證明,流感病毒HA基因,主要是HA1編碼區在持續不斷地、快速地發生突變序列分析發現HA基因的變化以嘌呤(Purines)之間的互換(A-G)或嘧啶(Pyrimidines)之間的互換(C-T)最常見嘌呤與嘧啶之間的顛換較少見插入(Insertion)或缺失(Deletion)突變只是偶爾出現HA1蛋白編碼區中所出現的核苷酸變異中,約40%是可以引起所編碼氨基酸發生改變的編碼改變(coding change);其餘的為非編碼改變(non-coding change)HA1蛋白編碼區變異的頻率遠遠超過病毒的其他蛋白質此外,某些能夠造成HA糖化位點的增加和減少的變異,也可影響病毒抗原性
造成HA基因快速變化的原因包括其RNA基因本身的快速改變由於病毒RNA多聚酶缺少DNA多聚酶所具有的審閱功能, 因此,不能糾正RNA複製中的錯誤,使子代病毒的基因不完全忠實於親代病毒

NA是流感病毒表面抗原之一,雖然其抗體不能中和病毒,但可抑制子代病毒的釋放及其在組織間的擴散,故在一定程度上可限制病毒感染NA(N2)蛋白的頭部有7個能與抗體結合的位點, NA基因與HA基因相同,也在持續不斷地、快速地發生變異,但變異速度低於HA

流感病毒的入侵透過位於HA頭部的受體結合部位(receptor binding site)與宿主細胞膜表面多糖受體末端的N-乙酰神經氨酸結合,使病毒附着於易感細胞表面隨後,病毒附着處的細胞膜內陷,并逐步包裹病毒顆粒最後,經胞飲作用(Endocytosis)將病毒吞入,形成胞內體(Endosome)位於HA蛋白氨基末端的融合肽移位,進而激活融合過程,致使病毒的雙層類脂膜與細胞膜融合,釋放出病毒顆粒內部的核衣殼病毒RNARNP複合體進一步從胞漿轉移至細胞核,在此開始RNA轉錄複製
成熟子代病毒的病毒核衣殼與嵌有病毒特異性膜蛋白的細胞膜緊密結合,以芽生方式釋放出子代病毒顆粒病毒NA蛋白在病毒顆粒釋放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NA蛋白缺損的病毒,在繁殖後期不能釋放出子代病毒,新生的病毒在細胞膜上凝集成團在加入外源性NA後,NA蛋白缺損的病毒則可產生具有感染性的子代病毒

甚麼是病毒抗原漂移?

人流感、禽流感和豬流感的關係在哪?

奧司他韋(Oseltamivir)(商品名Tamiflu,特敏福)真的能治療流感嗎?

流感疫苗中含有病毒的哪部份?為何會出現嚴重的副作用?










2017年7月18日 星期二

手術前後必定要吃中藥 (2)


手術前後必定要吃中藥 (2)

香港的西醫,絕大多數都吩咐病人不要吃中藥,尤其是手術前後
這一行為是一無知又危害病人的行為

在手術後,要盡快服用正確的中藥,是最有效能使人體復原的方法

人體在手術後,最嚴重傷害人體的因素:
1.     藏匿在人體內的病毒(風寒)
2.     麻醉藥和其他藥物(包括抗生素)對人體的傷害
3.     免疫力的下降
4.     細菌和真菌的感染

在手術後,往往導致人死亡或難以復原的不知名原因,因素1,2的機會是最常見尤其以因素1為嚴重因為藏匿在人體內的病毒(風寒)就是令人器官組織突然衰竭的元兇,是令傷口久久不癒合的主因,也是手術後諸多併發症的因由所在

正確使用的中藥,是確保人體在體虛時能夠安然無事和最快復原的方法所以,婦女在生產後是應該盡快使用正確的中藥治理身體,以免耽誤了人體的復原那些要等惡露乾淨後才調補的說法,是荒謬的理論,已害了不少婦女

有婦女可能經驗過在惡露未完,或已完的情況下吃溫補的東西,導致惡露突然增多,或是子宮再次出血,或是傷口出血這經驗可真是不好但其原因並不在於中醫藥,是使用了錯誤的中醫藥治療,或是本來的瘀血未清

今時今日的婦女多已被風寒所困,在生產時再外感風寒,致使裡熱內郁,稍加溫補之物,則會加重裡熱,導致大量出血
這一現象跟所有手術後,使用錯誤中藥治理而出問題的,是同一原理也是女性行經時使用錯誤中藥治理身體的問題所在

哪麼,不使用中藥不就好了嗎?

這一說法看似更好,其實更為可怕

因為人體在手術後、生產後、行經時,身體虛弱這時若不作出扶正,藏匿在人體內的病毒(風寒)是不會靜坐等待的牠們會乘著人體虛弱,繼續擴散發展;輕的可導致人體更虛弱,百病叢生;重的可導致器官衰竭,奪人性命

所以,不要因錯誤中藥治理的經驗,耽延了真正疾病的治療

時下的中醫藥資訊可是謠言滿天飛,那所謂“傳統”的那一套說法,有不少也是不合乎【黃帝內經】和【傷寒論】理論的












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

手術前後必定要吃中藥 (1)


手術前後必定要吃中藥 (1)

香港的西醫,絕大多數都吩咐病人不要吃中藥,尤其是手術前後
這一行為是一無知又危害病人的行為

香港的西醫,將所有自己治理不好的疾病問題,都歸咎於病人自己身上,或其他因素上;總之,凡病人出了問題,都是與醫生無關;若找不出任何理由,就是死於自然病人若說他吃過中藥,這可不得了,即時將所有問題都推到中藥身上,是你病人自己找來的,與我西醫一點關係也沒有

我倒想問問,每天那麼多的病人出事,或不幸的死去,是怎麼樣弄成的?難道他們都吃了中藥嗎?


舉一些例子:

有一些乙型肝炎帶菌的病人,吃了五、六年抗病毒的西藥依然是高企不下病人在驗血前半年開始服用中藥治理身體,結果,是今年的肝指標檢驗結果可以回落到正常水平,連一向擔心肝健康的病人也喜出望外然而,這時候的西醫卻不曾問他是否有吃過中藥
當第二年,病人只在感冒時吃過幾服中藥,在感冒時去抽血檢查;結果,其肝指標的檢驗結果是略高了些(還在正常范圍內);西醫即時問他有沒有吃過中藥。可見西醫對中醫藥是可等的偏見,推御責任的速度是哪麼的快。

其實,這些推御責任速度極快的無知西醫,若肯留心觀察一下,他們就會發現,許多的病人在患感冒,或其他病毒感染時,其肝指標和血脂指標的檢驗結果都會偏高,尤其是肝炎帶菌者這類的指標偏高,基本上是不用給予任何治療,只需要將感冒,或其他病毒感染治好了,指標自然會回落正常要治理好感冒或其他病毒感染,也只得靠中藥不可。

另外一些例子更是荒誕之極。就如病人到西醫那裡覆診高血壓,這例子應該有不少人有同感。
明明每日量度血壓都是正常的,為何到了醫院或診所一量,血壓老是高企不下,甚至達到嚴重高血壓指標。此時,病人可是更慌了,因為又要被西醫指責一番,又要加藥。簡直就是一名等待判斷的犯人,如何能夠血壓不高;在這情況下,血壓不高的也不是正常人了。

在臨床上,基本有一部份(可能有一半)高血壓的病人,在以下情況下,無辜的走進高血壓治療的行列。
1.      在醫院或診所量度血壓時,因心情緊張而導致高血壓。根據這類病人的反影,縱然你要他們再坐多久,血壓依然是高企不下。因為心情緊張不會因靜坐而放鬆,有部份病人是越坐越緊張的。
2.      在香港,有更多病人的高血壓,是因為感冒或其他外感所導致。因為這類病人的血壓平日是好好的,隔一天,血壓就變成了嚴重高血壓。這類病人,只要用中藥治療外感,過一至兩天,血壓很快就會回落正常。

由於西醫的無知和盲目,將許多血壓正常的人,變成了長期低血壓的病人有一樣是不可不知的,低血壓是遠遠危險過高血壓的

其實,絕大多數病人身體的問題,都是服用西藥所致例如肝受損,絕大多數病人都是服用類固醇、非類固醇止痛消炎藥、降血脂藥、抑制免疫藥、抗生素等,像鄧桂思這類的病人,就是明顯的例子;在香港是每日可見幸好鄧桂思沒有服用過中藥,不然,必定將所有責任都推卻在中藥上沒有錯,服用不正確的中藥是可以對人體器官造成損害的


病人在手術前為何要服用中藥?

因為病人要動手術的病因,絕大部份都由風寒(病毒)所導致;在手術前服用中藥,可驅散減少人體內的風寒(病毒)。這一措施,比起手術前服用抗生素更為更要;因為,病毒為禍人體遠超過細菌。所以,在手術前服用中藥,可以減少手術帶來的併發症,加速人體的復原,大大增加手術的成功率。例如:白內障手術,如能在手術前服用正確的中藥,必定能減少手術的後遺症。

當然,手術前所服用的中藥不是胡亂隨便服用,必定要有驅散減少人體內風寒(病毒)的功效


在臨床上,手術後所出現難以估計,又不知名的後遺症,甚至奪命的情況,除了手術的失誤,絕大部份都由風寒(病毒)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