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4日 星期二

新冠病毒的治療(9f)

 新冠病毒的治療(9f)



<中醫藥的臨床治療(二)>



自新中國有現代中醫學以來,編寫大學中醫教材的中醫學專家,根本就不明【黃帝內經】和【傷寒論】中所說的“風寒”是甚麼。結果,編寫出一套西醫學理論,西醫藥治療理論的中醫學出來,同時也誤導世人將“風寒”和“病毒”視為兩種不同的東西,更甚的是將“風寒”視為一種抽象、超自然的東西。


在此,我可以實實在在從醫學科學的層面告訴你,【黃帝內經】和【傷寒論】中所說的“傷寒”(即是受風寒所傷),就是現代醫學的“病毒感染”。


人體中的各種病毒(包括新冠病毒),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於母體。這些來自母體的病毒量或多或少,就決定了每一個人人體的先天體質。而這些來自母體的各種病毒進入不同神經細胞的分佈,就成為了某人體器官和部位強弱的決定性。


所以,人體各種病毒的感染,絕大多數是來自人體自身,或是來自別人的體液、血液、器官,並不能透過空氣傳染。因為這是病毒的生存規律、限制。


人體中的病毒為何會對人體造成病毒感染?


中國古人從臨床上所觀察得來的結果,就是人體若受了“風寒”,也就是體溫下降,人體就會生病(就是現代的病毒感染)。而“風寒”對人體的傷害,必定是從體表逐步往體內推進,跟人體熱流失的次序是一致的,也就是激活神經細胞內病毒活躍的層次。


【黃帝內經·素問19】:

“是故風者,百病之長也。今風寒客於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當是之時,可汗而發也。或痺不仁腫痛,當是之時,可湯熨及火灸、刺而去之。

弗治,病入舍於肺,名曰肺痺,發欬上氣。

弗治,肺即傳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痺,一名曰厥;脅痛出食。當是之時,可按、若刺耳。

弗治,肝傳之脾,病名曰脾風;發癉,腹中熱,煩心出黃。當此之時,可按、可藥、可浴。

弗治,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熱而痛,出白,一名曰蠱。當此之時,可按、可藥。

弗治,腎傳之心,病筋脈相引而急,病名曰瘛。當此之時,可灸、可藥。

弗治,滿十日,法當死。”


“是故風者,百病之長也。”

風寒,是人體百病之首。


“今風寒客於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

當風寒傷於人體,則令人體皮毛畢直,毛孔閉,無汗出而發熱。


“當是之時,可汗而發也。”

初受風寒之時,治法可溫裡發汗而癒。


“或痺不仁腫痛,當是之時,可湯熨及火灸、刺而去之。”

或有因受風寒而出現麻痺、發炎腫痛,此時,也可以用熱法治療,或針剌治療。


“弗治,病入舍於肺,名曰肺痺,發欬上氣。”

(弗治:沒有作出正確的治療。)

若沒有及時給予正確的治療,其病則會從表入裡。首先入肺,因為肺與外界接觸最多。(肺根本上就是皮膚往體內的延續。)

肺受風寒的結果,跟皮膚一樣,出現麻痺、發炎,故出現咳嗽,甚至肺炎。


“弗治,肺即傳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痺,一名曰厥;脅痛出食。當是之時,可按、若刺耳。”

若沒有及時給予正確的治療,其病則會繼續由表入裡,由肺傳入肝。所謂入肝,實質入胃,故導致胃出現麻痺、發炎。胃氣脹則導致脅痛、無胃口、胸悶。隨了服藥治療,也可以按壓或針刺。


”弗治,肝傳之脾,病名曰脾風;發癉,腹中熱,煩心出黃。當此之時,可按、可藥、可浴。“

若沒有及時給予正確的治療,其病則會繼續由表入裡,由肝(胃)傳入整個消化系統,導致消化系統出現麻痺、發炎,出現嚴重食滯的問題,故腹中熱,煩心、小便黃。

此時,治療可以按壓、服藥、浸浴。


“弗治,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熱而痛,出白,一名曰蠱。當此之時,可按、可藥。”

若沒有及時給予正確的治療,其病則會繼續由表入裡,由脾傳入腎。然而,腎只是表達其位置在少腹而已,並非一定在腎臟。因病毒感染的繼續擴散,導致少腹的器官出現麻痺、發炎,腸道積氣脹滿,大小二便時出現白絕黏液。

此時,治療可以按壓、服藥。


“弗治,腎傳之心,病筋脈相引而急,病名曰瘛。當此之時,可灸、可藥。”

若沒有及時正確的治療,其病則會繼續由表入裡,由腎傳入心。

腎(少腹)是胸腹器官的終點。若然治理不當,則繼續傳入,入於中樞神經系統(心)。因病毒感染的繼續擴散,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出現麻痺、發炎,筋脈相引而急,人體出現抽搐失控。

此時,治療可以服藥、熱灸。


“弗治,滿十日,法當死。”

若再沒有及時給予正確的治療,十日左右,病者可以喪命。


以上,就是病毒感染入傳人體的基本次序、層次,如何奪人性命的因由。


事實上,若然以正確的治療醫治,病毒感染並不能取人性命,甚至出現了中樞神經感染的症狀,也可以治癒。這就是正確中醫治療的療效。


然而,今天西醫學的霸權,西醫自己不但不能醫治任何病毒感染,卻將所有病人都困在醫院中,不容許中醫藥治療。病人只能無助的在醫院中等,或能自癒出院,或是失治死亡,聽天由命。


*****


10. 《病毒錯誤治療的後果》

11. 《甚麼是病毒感染後遺症》

12. 《結論》



易龍             24/01/20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