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04)
【黃帝內經】的作者為恐後人不清楚經中所寫的陰陽是甚麼意思,所以,在開始的幾章書,已給後人說明了陰陽的定義,人體的正常陰陽運作是甚麼,導致人體生病的陰陽是甚麼。
【黃帝內經·素問03】:
“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
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
言人身之藏府中陰陽,則藏者為陰,府者為陽。肝、心、脾、肺、腎五藏,皆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府,皆為陽。”
根據以上描述,人體的陰陽定義以不同部位來分。尤其是”外為陽,內為陰“這一定義,更是貫穿整部【黃帝內經】的重點。
只有明白陰陽者以內外為分,才能明白以下經文的意思。
【黃帝內經·素問05】:
“故曰: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
事實上,這種陰陽的觀念,也是整個宇宙發展的陰陽走勢。
宇宙的能量走勢,就是由宇宙的起點,也就是最內部,不斷往外的擴散。人體的結構和能量走勢,跟整個宇宙的走勢是一樣的。
再配合上“藏者為陰,府者為陽。肝、心、脾、肺、腎五藏,皆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府,皆為陽”這一定義,所有人體所生的氣,起始都定性屬於”陰氣“,因為五藏屬陰,以其深藏於人體內,由人體深處而發;所以,五藏所生的氣(能量)都稱為“陰氣”。
然則,五臟所生的氣會是陰寒之氣嗎?
事實上,人體只會產生溫熱的氣,也就是“陽氣”;並不會產生寒涼的陰氣,也就是”陰寒之氣“;因為人體不是冷氣機,而是發電廠。這一現象,是人體體會天人合一的原則性。
甚麼是天人合一的原則性?
天地的重點在於太陽的運行、日照(陽氣的運行和作用)。太陽光所到之處則有溫熱的陽氣產生,太陽光去不到的地方就沒有溫熱的陽氣產生,周圍環境也變成了漆黑陰寒之地;並不是說天地會產生陰寒之氣。這也是【易】記錄陰陽的重點所在,就是記錄大地陽氣的變化。
【黃帝內經·素問03】:
“蒼天之氣,清淨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故聖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失之則內閉九竅,外壅肌肉,衛氣散解。此謂自傷,氣之削也。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
同一道理,【黃帝內經】述說人體的運作,跟【易】記錄天地的運作是一致的,就是述說人體陽氣的運作、變化。
人體真實的運作是“一元氣“的模式,也就是說只有一氣在人體中運行。這氣就是五藏所產生的“藏氣”,也就是陽氣。
在【黃帝內經】中為何有”陰氣“的運行?
【黃帝內經】中所說的“陰氣”運行,就是以【黃帝內經】所定下來的陰陽部位,決定”一元氣“所在部位的稱呼。
所以,同一氣,運行在上部的稱為陽氣,運行在下部的稱為陰氣;在體裡的稱為陰氣,在體外的稱為陽氣。
【黃帝內經·素問03】:
”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
因於寒,欲如運樞,起居如驚,神氣乃浮。
因於暑,汗煩則喘喝,靜則多言,體若燔炭,汗出而散。
因於濕,首如裹;濕熱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長;緛短為拘,弛長為痿。
因於氣,為腫,四維相代,陽氣乃竭。“
“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這時的陽氣被【黃帝內經】稱為”衛氣“。
【黃帝內經·素問03】:
”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陰不勝其陽,則脈流薄疾,并乃狂。陽不勝其陰,則五藏氣爭,九竅不通。“
“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這就是一氣從生成至走外的不同稱呼。
只有用【黃帝內經】的陰陽定義和一元氣理論,才能明白和正確解釋以下【傷寒論】的描述。
【傷寒論】:
“夏月盛熱,欲著複衣,冬月盛寒,欲裸其身,所以然者,陽微則惡寒,陰弱則發熱。此醫發其汗,令陽氣微,又大下之,令陰氣弱。
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內微,不能勝冷,故欲著複衣。
十一月之時,陽氣在裏,胃中煩熱,以陰氣內弱,不能勝熱,故欲裸其身。”
【黃帝內經·靈樞08】:
”是故五藏,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矣。“
”五藏,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人體以五臟為生氣之本,五臟若受傷不能生氣,是為臟氣虛,也稱為”陰虛“。
所謂斂陰,到底是斂陰寒之氣,還是溫熱之陽氣?
為何要先說那麼多的陰陽定義?
陰陽與睡眠、失眠有何關係?
【黃帝內經·靈樞71】:
“衛氣者,出其悍氣之慓疾,而先行於四末分肉皮膚之間,而不休者也,晝日行於陽,夜行於陰,常從足少陰之分間,行於五藏六府。今厥氣客於五藏六府,則衛氣獨衛其外,行於陽,不得入於陰。行於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蹻陷;不得入於陰,陰虛;故目不瞑。”
衛氣,這到底是甚麼氣?
根據整部【黃帝內經】的描述,衛氣,就是神經細胞活躍的表現,是神經系統在外活動的表現。
不休者:人體的神經細胞活動是永不中斷的,只有在人體死亡或個別神經細胞死亡時才會停止運作。
晝日行於陽,夜行於陰:
所謂行於陽,是指人體神經系統的活動主要對外,因應外界的刺激,人體對外界作出各種的反應。這時候的神經系統,必須有腦幹激活區正常的激活,才能正常運作。
所謂行於陰,是指人體神經系統的活動已無對外;對外界的任何刺激,人體都已沒有反應。這時候的神經系統,已沒有腦幹激活區的激活,因為腦幹激活區得不到外界強烈的刺激,自身也已進入低活躍狀態。這時的人體神經系統只在進行內部記憶轉化、處理。因為活動在內,也就是陰氣的表現。
今厥氣客於五藏六府:
厥氣,是厥阻五藏六府運作的東西。
氣者,知有其物,但看不到,抓不著的東西。這是古人對“氣”的定義。
則衛氣獨衛其外,行於陽,不得入於陰:
因厥氣對五藏六府運作的干擾,導致“衛氣獨衛其外”,也就是神經系統對外的功能繼續活躍。(行於陽,不得入於陰。)
神經系統對外的功能為何繼續活躍?
重點是腦幹激活區不停地繼續被激活。
腦幹激活區為何不停地繼續被激活?
行於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蹻陷:
神經系統活躍性高,則產生大量熱(陽氣盛)。由於厥氣厥阻神經系統(五藏六府)的運作,導致熱積陷於統籌這些對外活動的神經系統,陽蹻脈;導致人體煩躁不安。
不得入於陰,陰虛:
由於厥氣厥阻神經系統(五藏六府)的運作,導致熱積陷於陽蹻脈,令人體的神經系統不停地對外活動。這就是所謂“不得入於陰”,也就是人體的神經系統不能進入處理內部的運作。這一結果,【黃帝內經】稱之為“陰虛”。這就是【黃帝內經】的定性。
故目不瞑:就是不能閉上目,也就是不能進入睡眠。
實際上,人體的氣只會源源不絕的生於裡,往外行走,並無往內走的正氣(只有邪氣會往內走。從外而來的東西,【黃帝內經】以“客”來形容)。【黃帝內經】以衛氣入於裡的說法,是以人體之氣循環不息行走之意,並非真的有正氣由外往內走。
衛氣不能入於裡,就是說五臟生氣出了問題,因為被厥氣所傷之故;故裡氣不足,是為陰氣虛。這是從生化“氣”的角度,對“陰虛”的定義。
由於裡氣不足,無法推開阻擋藏氣往外走的厥氣,人體表面缺少往外走之陽氣補充,形成陽蹻陷的局面;同時也造成裡熱外寒的現象,因陽氣被困束於裡之故。這也就是世人所誤解為”陰虛火旺“的情況,是導致絕大部份失眠的原因。
由於陰陽錯誤的理解,也導致錯誤的治療。
根據【黃帝內經】治病求本的原則,誰是失眠的病因?
易龍 26/0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