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的治療(3b)
<中醫學的全面發病理解>
病毒的發病,在真實的情況下是有兩方面:
1. 是現代醫學只認識的發炎表現。這種疾病,也是【黃帝內經】和【傷寒論】所說的”病發於陽“。
2. 是現代醫學不認識,也不明白的發病,就是在神經細胞內的病毒導致神經細胞生病。這也就是現代醫學所說的退化。或是在普通細胞內的病毒導致細胞的基因變異,繼而出現各種各樣的腫瘤;或是病毒破壞細胞,導致器官衰竭。
這些就是【黃帝內經】和【傷寒論】所說的”病發於陰“。
人體的所有運作,都依賴神經系統的調控而運作;所以,人體的生病,可以說就是神經系統運作的失常。在自然界,可以或是最常傷到人體神經細胞的東西,就是病毒。
【黃帝內經·素問03】:
”蒼天之氣,清淨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故聖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失之則內閉九竅,外壅肌肉,衛氣散解。此謂自傷,氣之削也。“
人的生病,從【黃帝內經】時候的人以陰陽的角度來觀看、解說,這是主宰人體正常運作、生命的陽氣出了問題的原故。
人體陽氣的根源在哪裡?
人體陽氣的根源就在人體的神經系統,尤其是中樞神經系統,就是【黃帝內經】所說的五藏所在。
只有健康的神經細胞,也就是沒有受到病毒入侵、污染,或是盡量減少細胞內病毒的增加,這些神經細胞才能正常運作,產生足夠的熱量,去抑制細胞內病毒增加的速度,令人體得以健康的正常運作。
所以,陽氣的產生和表現,就是人體神經系統健康程度的表現。只有健康的神經系統,才能產生源源不絕的陽氣。
然而,病毒(風寒)所寄居積聚的細胞組織,主要就是人體的神經細胞(因為神經細胞不會死亡,直至人體死亡的那一刻才死亡)。
當人受了風寒,體溫下降,不但會導致大量病毒和病毒蛋白被釋出細胞外,導致人體出現發炎(病發於陽);同時在細胞內的大量病毒和病毒蛋白也會堵塞神經細胞內的運作(病發於陰)。所以,【黃帝內經】說“風,為百病之長”,也就是這一原因。原因就是風寒是導致人體中病毒活躍的最根本因由。
而陰寒之邪(病毒),在【黃帝內經】中被稱為“陰厥”、或”厥氣“。厥者,阻也。原因就是這些由風寒所帶出來的陰寒之氣阻礙了人體神經細胞的陽氣生化和運行。
【黃帝內經·素問03】: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
這段【黃帝內經】的結論就是說,人體若要健康長壽,其陽氣的生化當如無雲霧(病毒)的太陽(神經系統)。
【黃帝內經·素問23】:
“五病所發:陰病發於骨,陽病發於血,陰病發於肉,陽病發於冬,陰病發於夏,是謂五發。”
【黃帝內經·靈樞78】:
“五發,陰病發於骨,陽病發於血,以味發於氣,陽病發於冬,陰病發於夏。”
【傷寒論】:
“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
以上【黃帝內經】和【傷寒論】在二千年前,已為人類說明了病毒感染的疾病會發於陰,和發於陽兩方面。
如何診斷病發於陰或是發於陽?
我們可以從【傷寒論】中得到結論:
1. 病發於陽,也就是病毒出現在神經細胞或普通細胞外,在血液中,可以被人體的免疫系統偵測到,會遭到人體的免疫系統的攻擊,出現發炎現象,也就是“發熱”的表現。
2. 病發於陰,也就是病毒只存在於神經細胞或普通細胞內,沒有在血液中出現,不能被人體的免疫系統偵測到,沒有遭到人體的免疫系統的攻擊,故不會出現發炎現象,也就沒有“發熱”的表現。
3. 病發於陽的“惡寒”是因為人體提升了人體恆溫器的溫度,而產生的身體反應,目的是要提升人體體溫。
4. 病發於陰的“惡寒”是因為人體的神經系統產生熱量不足,不能達到人體恆溫器溫度的要求而產生的身體反應。
5. 病發於陰的病人,並不是說其細胞外沒有病毒出現,相反,病發於陰的病人其細胞內外的病毒都要比病發於陽的病人多。只是因為神經系統已接近失去運作功能,人體的免疫系統已接近見底,所以無法出現發炎現象。
6. 病發於陰的病人,其病情遠比病發於陽的病人嚴重,甚至是頻臨死亡邊緣。其原因是神經系統已接近癱瘓狀況,身體的普通細胞內的病毒隨時蜂湧而出,破壞細胞,導致器官衰竭。
7. 病發於陽的病人,其病情是輕的,基本上沒有任何的生命危險。因為發炎是人體免疫系統清除病毒的表現,在病毒被清除後,身體自然可以恢復正常。同時,發炎也表現出人體的神經系統仍然能夠正常運作,調動人體的免疫系統去清除病毒。因為“發熱”可以抑制細胞內的病毒活躍,器官衰竭基本上是不會出現的。
最後,引用以下【黃帝內經】來為《病毒如何致病》的病因、病情、預後作總結。
【黃帝內經·素問31】:
“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熱雖甚,不死,其兩感於寒而病者,必不免於死。”
*****
4. 《病毒如何感染》
5. 《病毒如何造成疫症》
6. 《病毒感染的預防》
7. 《病毒感染預防與疫苗》
8. 《病毒感染的西醫藥治療》
9. 《病毒感染的中醫藥治療》
10. 《病毒錯誤治療的後果》
11. 《甚麼是病毒感染後遺症》
12. 《結論》
易龍 17/11/20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