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9日 星期一
病毒如何致命(2)
病毒如何致命(2)
【黃帝內經】:
“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熱雖甚,不死,其兩感於寒而病者,必不免於死。”
那甚麼是病毒感染嚴重性和致命性的準則?
“其兩感於寒而病者,必不免於死。”這才是病毒感染嚴重性和致命性的準則。
到底這句話是甚麼意思?
【黃帝內經】所說的“傷於寒”,不要理解為寒冷溫度本身會令人致病。若然你是這樣理解的話,是誤解【黃帝內經】,將其原本合乎邏輯和科學的理論,變成了荒謬絕倫的神化理論。
“傷於寒”導致人體生病的根本原因,根據【黃帝內經】所說,就是潛藏在人體內的“邪氣”,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病毒。
潛藏在人體中(多潛藏於神經細胞內)的病毒,在人體體溫攝氏37度或以上,其活躍性會被抑制、減低。然而,當人體受了寒涼,無論從外、或是吃下去、吸進去,那處的人體組織體溫下降,那處的病毒就會活躍起來。若然病毒量多起來,可以癱瘓神經細胞的活動能力,或是排出細胞外導致神經炎,或神經末梢周圍的組織發炎。發炎的典型表現就是紅、腫、熱(發燒)、痛。這就是受了風寒而帶出來的病痛。
這些神經癱瘓,或神經發炎,若然發生在腦幹或調控心臟、或呼吸的神經,則可以導致人體即時死亡。若然大量排出進入某個器官細胞內,或污染大量細胞,則可以以導致大量器官細胞死亡,造成器官衰竭。
這就是所有入侵人體病毒令人致命的真正原因。
而從外新進入人體的病毒,基本上不能導致神經癱瘓和發炎。
為何?
這些新進入的病毒只能導致周邊組織和血液發炎(發燒)。
因為服食西藥和中藥清熱藥的原故,強行將人體的免疫反應壓制,令原本在抗拒、清理剛入侵人體的病毒的免疫機制(發炎)消失,使病毒可以有充足的時間,自由地進入人體的細胞。
所以,在發炎(發燒)的時候,服食類固醇、消炎止痛退燒藥、抗生素、清熱的中藥,都是在幫助病毒入侵人體,使病毒更活躍的在細胞內進行繁殖。
西醫藥的流行,可以說是導致更多奇難雜病和重症年輕化的主要原因。因為,病毒就是這些奇難雜病,或絕大多數人體疾病的元兇。
【黃帝內經】:”其兩感於寒而病者,必不免於死。”
其意思是同一時間內有兩種或以上的病毒在人體內發病。
何以知道有兩種或以上的病毒在體內發病?
必須明白,所有人體長期慢性的疾病,絕大部份都是由病毒引致,常見的有類風濕病、神經疾病、中風、糖尿病、高血壓、心臟衰竭、哮喘等等。
這些病患者本身至少已有一種病毒(風寒)在體內活躍,當有另一種新的病毒由外而入,或是另一種或多種潛藏在身體的病毒被激活時,使病毒與病毒之間出現互相激活的情況,令至人體的病情更為嚴重,甚至死亡。
這一觀察和觀念,二千年前的中國人已為正確的醫學作出了以下的結論。
就是發燒是人體的防護機制---發炎的表現,是對人體有益的;所以,”熱雖甚,不死“。
病毒的活躍,才是令人體致命的原因;越是多種病毒活躍,致命機會越高。
為何發燒不是病毒病發的標準?
老年人與長期病患者,為何都容易死亡?
西藥抗病毒藥為何殺不了病毒?
病毒感染有需要去看西醫嗎?
人的死亡,真的是死在剛入侵的病毒手上嗎?
易龍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