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的根本 (2b)
甚麼是中醫藥
食物與中藥的分別
事實上,我們每天所吃的食物,不單提供基本的營養給人體,更重要的是為人體提供了治療效果。
例如情緒低落的人,吃含糖份高甜的食物,尤其是溫熱甜的東西(例如:朱古力),是可以提升情緒的。
人天生下來,已從母體中得着無數的病毒(風寒);這些病毒就是決定每一個人先天體質的因素。縱然是一胎同一卵子(同一基因DNA)孿生的兄弟姊妹,其體質也可以有極大的差異;因為病毒(風寒)進入人體的程度和分布位置各有不同的緣故。
自人體在母體腹胎內形成的一刻開始,病毒(風寒)就開始干擾、影響人體的發展和運作,嚴重的會胎死腹中,出現流產的情況;較輕的影響可導致人體輕、重不同程度身體發展的缺陷。這些缺陷內有些是外在表現可見的,有些是內在隱藏不可見的,如中樞神經系統的問題。所以,甚麼是安胎?
正確的來說,安胎的最重要目的就是減少母體和胎兒受病毒(風寒)的干擾、影響。因此,孕婦不應吃生冷、寒涼的東西,飲食當以溫熱散寒為重點。
在臨床上,除了意外創傷,絕大部份的流產都由風寒外感所導致,尤其是誤食生冷食物和夏天時浸於冷氣中所傷。
自出娘胎以來,人體每時每刻都受著風寒(病毒)的傷害;而適當的飲食就是減少、緩和人體被風寒(病毒)傷害的重要途徑。
成年人每天進食的反應與嬰兒、孩童有很大的差別,其重點不在於攝取營養,因為正常人體的營養是足夠人體一段時間內使用的,是不用每天吃數餐的。
為何人每天要吃數餐(2-5餐)?
一個體力勞動的人可以告訴你一件事,就是人進餐不是單單為了攝取營養,其進餐的目的是為了有氣力、“頂肚餓”。
有了營養不就是有氣力嗎?
在臨床上證明,人體是否有氣力,血糖是否正常或低下,與人體是否有進食,是沒有直接的關係。
氣力與營養掛勾的說法,只是說對了一半。在現實上,要有氣力必須要有基本的營養,但有營養的人不一定會有氣力,這是你隨時可觀察到的現象,也是一個人不因營養不良而生病、衰弱、死亡的原因。
“頂肚餓”反影了甚麼意義?
一個體力勞動的人,若是進食同等糖份的固體食物和流質食物(人體所攝取到的能量是相同的,甚至流質食物可能提供更快和更多的能量),使他恢復氣力的速度和持久性必定是固體食物比流質食物更快、更持久;這也是農家人喜歡吃早飯的原因。這就是吃飯比飲糖水更能“頂肚餓”、更有氣力的差別。
從這現實的實例中可以得出一結論,就是“肚餓”和“冇氣力”並不是因為單單缺乏能量的緣故,有一種比能量更重要的因素在影響著人體,使人體要經常進食,令使人體有舒暢、良好的感覺。
所以,自天地初開以來,食物的功用就不單是食物;另一更重要的功能是作為藥物,這也是中藥與食物分不開的原因。
越是多“肚餓”感覺,但食量少的人,其身體的偏差(疾病)越是嚴重。因為飲食是人體自我尋求治療的最重要途徑。只因現代人被那些錯誤的醫療訊息所擾亂,飲食違反了自然治療的原則,相反的以錯誤的飲食自的傷害,使得本來偏差(疾病)的人體更加嚴重。
由於人體中的風寒(病毒)隨著時間的過去,一代一代的累積,人的壽命也隨著時間而縮短,疾病也隨著時間變得多樣化和嚴重。致使一般飲食的治療已不足以扭轉這些嚴重的人體偏差(疾病),因此,逐漸採用毒性較強的非日常食用的東西來治病。
【黃帝內經】:
「帝曰:上古聖人作湯液、醪醴,為而不用,何也?
歧伯曰:自古聖人之作湯液、醪醴者,以為備耳。夫上古作湯液,故為而弗服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氣時至,服之萬全。
帝曰:今之世不必已,何也?
歧伯曰:當今之世,必齊毒藥攻其中,鑱石、鍼艾治其外也。」
【黃帝內經】早已說明了飲食的治療和疾病、中醫藥發展的關係,只是閱讀的人不多人留意和理解。致使後世的中醫藥理論和發展阻滯不通,治療上錯謬百出,設訂出荒謬怪誕的中醫藥制度、大學的中醫藥教學制度。
這些治病的食物和毒性強的東西,就是今天我們所認識的中藥。所以,飲食適當,能改變人體偏差的食物就是中藥,能正確治療人體疾病毒性較強、非日常食用的東西也是中藥,兩者是無法強行分別開的。
甚麼是有毒的東西?
日常飲食的食物有毒嗎?
【黃帝內經】:
「帝曰:形弊血盡而功不立者,何?
歧伯曰:神不使也。
帝曰:何謂神不使?
歧伯曰:鍼石道也。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
今精壞神去,榮衛不可復收;何者?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精氣弛壞,榮泣衛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黃帝內經】:
「帝曰:有毒無毒,服有約乎?
歧伯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無毒,固宜常制矣。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
常毒治病,十去其七;
小毒治病,十去其八;
無毒治病,十去其九。
穀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
不盡,行復如法,必先歲氣,無伐天和。無盛盛,無虛虛,而遺人天殃。無致邪,無失正,絕人長命。」
食物與中藥的分四氣分類
食物與中藥的採摘時間
正確的煎煮食物與中藥
正確的進食與服食中藥
為何味覺會受損或失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