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9日 星期一

病痛最根本的病因 (5)



病痛最根本的病因 (5)


眩暈的治療






眩暈(西醫常稱為耳水不平衡),跟發燒、疼痛、腫脹等等一樣,是一病徵,並不是疾病的本身

在臨床上的表現,眩暈常伴有胸悶、無胃口、嘔吐、頭暈、頭痛、頭重、失平衡感、四肢無力、惡寒、睡眠差、甚至昏厥

一般來說,病人都會尋求西醫藥的治療,甚少人會尋求中醫藥的治療

為何不尋求中醫藥的治療?

原因很簡單,就是中醫藥無療效,或是中醫藥的療效太慢就以治療眩暈來說,大多數所謂有療效的中醫藥的治療,要數日後才有改善

然而,西醫藥的治療只是暫時舒緩症狀,並沒有治療疾病的本身;所以,藥效過後,病人依然是眩暈,有些病人更是延續數以十年,甚至一生一世
西醫藥的治療基本分兩大類:
1.      神經阻遏劑
2.      微循環血管擴張劑


為何中醫藥治療眩暈的療效會如此的差?

【黃帝內經】:「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

原因就出在這“治病必求於本這也就是中、西醫的根本分別

後世治療疾病的中醫甚少求本治病,大多數都是見症醫症;然而,中藥的濃度、精準遠不及西藥,故治療症狀也不見療效

在緊急舒緩症狀方面,中醫學的穴位刺灸要遠勝中藥,比西藥的療效也更快、更好

病例1
女病人在診症期間突然暈倒不省人事,臨暈倒前就只說了一句話“醫師,我想暈...”,說完就雙眼反白,徹底地不省人事的暈在坐著的椅子上
病人有呼吸,有脈搏,即時給病人按人中穴及百會,約半分鐘後病人漸漸清醒過來,再給予飲服熱開大建中湯加糖,病人恢復正常離開診所

病例2
男病人來診時左腳一跛一跛的走路,需拿拐杖,原因是左腰盆部位痛痺無力
數日前起床發病,西醫給予消炎止痛藥無效,中醫骨傷推拿按摩未見改善
本人診斷為風寒,即時給病人按崑崙、縣鐘二穴,按完吩咐病人起來行走,病者行走自如,只是還有些痺痛
病人臨離開診室時說了一句話“我原本恐怕自己是中風或是甚麼重症,原來在醫師手中只是小菜一碟

以上2例只是穴位緊急治療其中的小小例子,還有更多的疾病可應用穴位緊急治療,而這治療不單單局限於針刺或熱灸,也可以彈、按、拍打的手法使用,其治療效果不會低於針刺或熱灸。
所以,香港的中醫院若不設中醫急症治療,這還算是中醫院嗎?豈不是耽延病人的治療嗎?



眩暈的治療,西醫的治療是針對人的頭部,尤其是內耳的平衡神經系統而【傷寒論】以後的中醫,絕大多數也是針對人的頭部治療。原來無論中醫或西醫都有見病醫病的慣性,甚少醫者會尋求疾病的真正病因來醫治。

【黃帝內經】:「暮世之治病也,則不然。治不本四時,不知日月,不審逆從。病形已成,乃欲微鍼治其外,湯液治其內。粗工兇兇,以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復起。」

【黃帝內經】:「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


哪甚麼是眩暈的病因()所在?

“眩暈常伴有胸悶、無胃口、嘔吐、頭暈、頭痛、頭重、失平衡感、四肢無力、惡寒、睡眠差、甚至昏厥

中醫治病當以脈象(脈診)為準,再以以上症狀(望、問)為參你若真的能做到以上的診斷,當會發現眩暈的根本(病因)在於風寒外困、脾胃失運化所致。兩者缺一都不會導致眩暈,這也是為何拖延日久的眩暈會時重時輕的緣故

所以,中醫治療眩暈當以治療脾胃為重點,這也是【傷寒論】治療眩暈的重點所在
然則,脾胃當如何治療?

人的脾胃為何會失運化?

脾胃失運化的原因在於被風寒所困,所以驅散風寒、消滯是治脾胃的首要。在【傷寒論】中,治眩暈的方有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真武湯、小柴胡湯、四逆湯、吳茱萸湯。

【傷寒論】:「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

【傷寒論】:「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

【傷寒論】:「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

【傷寒論】:「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欬者,與小柴胡湯主之。」

【傷寒論】:「嘔而脈弱,小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
【傷寒論】:「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
【傷寒論】:「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你可能會問,嘔與眩暈何關?

我可以告訴你,有嘔者必先胸悶、眩暈;因為在人的中樞神經中,眩暈與嘔吐是同一系統調控。而眩暈最終的產生是由於某些東西停滯於胃,刺激中樞神經的眩暈嘔吐中心所致。

若能弄清疾病的病因(),不但治病能夠百發百中,藥到病除,更能有把握的預防疾病的再次發生
若能弄清疾病的病因(),你會發現中醫藥的療效遠比西醫藥快,其療效是根治病因,不只在於治療症狀
若能弄清疾病的病因(),中醫藥治療的可重複性是遠勝於西醫藥治療
若能弄清疾病的病因(),中醫藥治療是簡單、容易掌握的

所以,我治療每一病症都必能對病人解釋其病因,說出治療的方針;不然我是處不了方,下不了針


最近治有一病例:
女病人早上起床因腰盆痛痺走路困難、起坐困難、腰部近乎不能轉動,同時伴有大便不通,先前的中醫以左歸丸、八正散治療近乎1個月,無效
診脈:脈浮略緊,尤以胃脈為甚

此症本為簡單的外感風寒證而導致腰盆痛痺,當以驅散風寒為治,何以處方左歸丸、八正散?

本人即時給病人按崑崙、縣鐘二穴,按後病人即時起坐自如,腰部可隨意轉動,走路可以不用拐杖

至於病人的大便不通,根本原因在於脾胃為風寒所困,失其運化,導致無胃口,腸道失去推動力入少,又無推動力,大便從何而來?


其實,中醫治療每一病都是可以條理不紊的分析出來,每處一方,每下一針都要不多不少,恰到好處,才能達到百發百中,療效顯著;同時也能應對服藥後的反應,以及其他因素引致突然而來的病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