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8日 星期六

人類的天敵(4)



人類的天敵(4)


自有人類以來,疾病、衰老、死亡就困擾著人類不知病因者,不同身體部位出現了不同的疾病,就給予不同的疾病名稱;結果是百病叢生,病名多不勝數。現在的西醫學就是處於這一現象,如頭痛這一疾病,就可以分類為20多種以上。對那些不懂醫學的人來說,頭痛分得越多種類,看似越是專業的表現;可是,無論你分得怎麼多的種類,其治療不也就是使用同一藥物,就是消炎止痛藥。那麼多的分類又有何用?

為何一種消炎止痛藥可以治療各種的頭痛?
這是否等同於中醫學的異病同治?

在中國,醫學的發展來到【黃帝內經】這時代,已給予以前的醫學作出總結。將【黃帝內經】以前的諸多疾病,從病因、治療上作一有系統、理論的歸納總結,已脫離了那見病命名、見病治病,將疾病和治療弄得五花八門的原始醫學。東漢末年張仲景所著述的【傷寒雜病論】,可是中國醫學從繁入簡、從雜亂走進系統的臨床有力證據。

真正明白【黃帝內經】和【傷寒雜病論】醫理的人,是執簡御繁;不明白其中醫理的人,是見病治病,遇繁越繁。

醫學的發展是從無知、繁雜無章、見病名病、見病治病的原始階段,走向簡約、有系統、有理論、見病治病因的成熟階段所以,中國的醫學成熟於【黃帝內經】時期,繼承於東漢【傷寒雜病論】;隨之以後,中國醫學是不斷的倒退,朝向原始階段而走,直到現代與原始的西醫學會合
今天西醫學的道路,【黃帝內經】以前的中國人也走過。

先進的科技不等同於先進的醫學。今天人們感覺到現代的醫學先進於【黃帝內經】時期,是先進科技導致的錯覺。而事實上,先進的科技對疾病的病因診斷和治療是幫不上甚麼,因為先進的科技所診斷出來的都只是疾病的結果,並不是疾病的病因。治病當治其根本(病因),這是【黃帝內經】早已說明的治療理論。

【黃帝內經】:「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


五花八門、多不勝數的疾病。甚麼是其病因?

【黃帝內經】:「故者,百病之始也;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時之序也。故病久則傳化,上下不并,良醫弗為。」

【黃帝內經】:「是故風者百病之長也;今風寒客於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當是之時,可汗而發也。
弗治,病入舍於肺,名曰肺痺,發欬上氣...
弗治,肺即傳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痺,一名曰厥,脅痛出食...
弗治,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熱而痛...


【黃帝內經】告訴我們,“”是百病的源頭。

中醫的病因不是有風、寒、暑、濕、燥、火六淫嗎?為何只得”是百病的源頭?

【傷寒論】:「冬時嚴寒,萬類深藏,君子固密,則不傷於寒。觸冒之者,乃名傷寒耳。其傷於四時之氣,皆能為病。以傷寒為毒者,以其最成殺厲之氣也。中而即病者,名曰傷寒;不即病者,寒毒藏於肌膚,至春變為溫病,至夏變為暑病。暑病者,熱極重於溫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溫熱病,皆由冬時觸寒所致,非時行之氣也。」

【傷寒論】承繼【黃帝內經】“者,百病之始”的觀念,百病以傷於“寒”為起始故“至春變為溫病”的春溫,“至夏變為暑病”的中暑,其病因皆在於“傷寒”“傷寒”就是【黃帝內經】所說的“”。

為何傷於寒是溫病中暑的病因?


人體先為“風寒”所傷,再遇上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氣時,則表現出不同的病症來;這就是在同一的氣候環境,不同人有不同的表現的因由。(後世人將不同人感受了不同程度的“風寒”,說成了是人的不同體質)

【黃帝內經】:「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經言盛者寫之,虛者補之,余錫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應,猶拔刺雪汙,工巧神聖,可得聞乎。」

暑病的病因不在於外在的暑熱,在於其人先為風寒所困,體熱不能外散,故在暑熱天氣出現中暑疾病故見暑用清熱藥治其暑,可即時舒緩暑疾,卻是將風寒邪氣更深的引入,令病者日後更容易中暑

火病(也就是後世所說的熱病)暑病相類似,只是其熱來自人體自生,不是來自外環境此等病者因自身臟腑生化陽氣不差,外為風寒所困,故陽氣郁困體內這也是大多數中醫所說的“風熱外感”,以清熱藥治之而事實上,世上並無風熱之邪,只有暑熱風者,必為寒涼之邪火病病者,其病因是風寒,並非風熱;熱只是風寒久困的衍生物在【傷寒論】中,張仲景早有論述,大青龍湯是其方只是後世之人見“”治“”,輕者弄得熱困更深,重者弄得寒入臟腑,一命嗚呼熱盛者,其寒困也深,其人必煩躁,當以四逆湯類治之。

燥病乃是火病之輕者由於風寒之邪不重,困於表淺;所以人體郁熱不多,故多令體表乾燥而已其病因在於風寒所困,與火病的分別在於寒邪困於人體的深與淺其治法只能溫散解表,不能以寒涼之品引邪深入


【黃帝內經】:「腎主冬,足少陰、太陽主治;其日壬、癸;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

濕病的濕並非指水濕濕病的表現在於痺、重、腫脹濕本是“寒”的副產品,並不是獨立存在的東西;所以,治濕不治寒,是永不能治癒的,是妄想之舉

風濕的真正意義在於為外在“風寒”所傷,其受寒之處多在於人體的舊傷患之處,尤其是四肢上的肌肉、關節最為常見。所以,風濕病的病因在於寒,不在水濕。

濕熱的真正意義在於為外在“風寒”所困,熱積於體內。其表現的部位以脾胃、泌尿道為“風寒”所困,致使該部位出現局部發炎的情況;這局部發炎就是世人所說的濕熱表現
西醫藥可以暫時解決或舒緩這濕熱的症狀,就是給予抗生素(相對於中藥的清熱解毒藥)和消炎止痛退熱藥(相對於中藥的清熱解毒藥)
中醫藥治療,大多數中醫會給予清熱解毒藥
然而濕熱病的病因在於寒困,不在濕聚熱積;使用清熱解毒藥不但不能根治問題,相反的,使寒氣內進,困得更深,疾病無了期的反覆發作;尤其是女性的陰道炎和尿道炎,造成多年或終身的困擾;皆因治病沒有治療根本(病因)之過。

【黃帝內經】:
黃帝問曰:今夫熱病傷寒之類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閒,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願聞其故。
歧伯對曰:巨陽者,諸陽之屬也,其脈連於風府,故為諸陽主氣也。
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熱雖甚不死,其兩感於寒而病者,必不免於死。
帝曰:願聞其狀。
歧伯曰:傷寒一日,巨陽受之,故頭項痛腰脊強。
二日陽明受之,陽明主肉,其脈俠鼻絡於目,故身熱目疼而鼻乾,不得臥也。
三日,少陽受之,少陽主膽,其脈循脅絡於耳,故胸脅痛而耳聾。
三陽經絡皆受其病,而未入於藏者,故可汗而已。
四日,太陰受之,太陰脈布胃中絡於嗌,故腹滿而嗌乾。
五日,少陰受之,少陰脈貫腎絡於肺,繫舌本,故口燥舌乾而渴。
六日,厥陰受之,厥陰脈循陰器而絡於肝,故煩滿而囊縮。
三陰三陽,五藏六府,皆受病,榮衛不行,五藏不通,則死矣。


由於編修中醫藥大學教材的人未能真的明瞭【黃帝內經】和【傷寒論】,將六淫之氣寫成了最根本的病因,誤導後世學子因為六淫之氣這些所謂的病因無法前後灌通,彼此互相重複、矛盾,不能解釋疾病的因由和走勢,也無法符合現代人體生理、解剖、病理、微生物學的現實,使中醫學成了一門跟現代科學、現實脫節、虛幻、神化、沒有系統、違背邏輯的醫學

【黃帝內經】和【傷寒論】的中醫學本是執簡御繁,易學易從,無論在那個世代都能經得起考驗,有系統的先進醫學到了今天,為何會淪落在原始醫學(西醫學)的後面

原始醫學是見病治病,治病的結果表現();先進醫學是見病治因,治病的根本病因【傷寒論】就是見病治因的臨床證據


甚麼是疾病?
【黃帝內經】:「衛氣之所在,與邪氣相合,則病作。故風無常府,衛氣之所發,必開其腠理,邪氣之所合,則其府也。」

為何只有“風寒”會傷人?
“風寒”是如何的傷人?
當人體患有傷風或感冒時(也就是中醫學的外感),為何會感覺到十分疲倦?

【黃帝內經】:「歧伯曰: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











2019年6月5日 星期三

人類的天敵(3)



人類的天敵(3)


人體以神經細胞為本。這神經細胞也就是人的生命、思想、記憶、所有活動的根源所在,神經細胞活著,人就活著;神經細胞死了,人也就死亡

人腦是人體神經細胞的集成器官,也是每一個人生命的真正所在之處


中醫學所說的“氣”,到底是甚麼東西?

中國古人對氣的定義,在先前的文章已經說過

人腦是【黃帝內經】所述說五臟六腑的根本之處,也是人體經絡本體存在的地方神經細胞的活躍程度,就是中醫學所說“氣”的表現神經越是活躍,人體“氣”的表現越好,人體的感覺是體力充沛;神經越是不活躍,人體“氣”的表現越差,人體也感覺到疲倦乏力。這兩種表現也就是精力旺盛和氣虛的表現。

人體所有的活動、生長、發育,都離不開神經的調控;而所有神經的活動,都離不開中樞神經的調控。

中樞神經依據甚麼來調控全身的神經細胞活動?

中樞神經的記憶數據就是人的生命根本,也是所有生物的生命根本。能夠存取神經細胞中的記憶數據來調控生理活動,使生命體自身能夠不斷的活動(包括了思想和肢體各方面),這就是生命的表現。

如何能夠使神經細胞存取記憶數據的活動不停的運作?

宇宙中所有東西的活動,無論是生物或是死物,都離不開能量這東西。為了人體能夠不斷地從腦神經中存取記憶數據,維持、調控人體所有的生理活動;人體發展了不同功能的器官系統來維護人腦,使其能夠不停的活動下去。

死亡是甚麼的一回事?

死亡就是腦神經失去存取記憶數據的能力。因為腦神經失去存取記憶數據的能力,人體所有的細胞組織因失去神經的刺激、調控,自然也會立即或逐漸地失去原本的生理活動。這就是生物的死亡原因。

人體神經中的記憶數據儲存在那裡?

中樞神經依據人體的記憶數據,再透過周圍神經的反饋訊息,對人體所有的細胞組織作出無間斷的調控,使人體的生理發展、活動不會偏離正確的軌道。

甚麼是人體生理發展、活動的正確軌道?

人體生理發展、活動的正確軌道就是指人體自身的記憶數據。人體的每一個動作,無論是大、或小、有意識、或沒有意識、反射、或非反射,都得通過記憶數據來執行。因此,記憶數據的出錯,人體的活動也得跟隨著出錯。

蚊子飛行時拍翼的速度,你有可曾想過,這看似簡單重複的高速動作,並不完全等同飛機馬達推動的螺旋槳。蚊子每一下拍翼動作,都必須依據中樞神經系統中的記憶數據來執行。蚊子的翼若是每秒鐘拍動100次,從中樞神經系統存取數據的速度也得100/秒。這100/秒的速度並未計算神經傳遞的速度,只是蚊子中樞神經系統中的酶閱讀基因(DNA)中拍翼動作數據的速度,再翻譯出啟動拍翼神經的化學分子,透過神經刺激拍翼的肌肉,再透過感受神經反饋肌肉活動的情況、周圍環境的訊息給予中樞神經作出分析和總結,不斷的修飾翼的活動情況。這一簡單、快速、流暢的動作看似重複而事實上每一下拍翼動作都是獨立的記憶數據存取動作,是有分別的;與飛機馬達推動的螺旋槳是完全不同的。這就是生命與無生命機械的分別。

人體的記憶數據為何會出錯?

人體的記憶數據儲存在人體的基因(DNA)
基因(DNA)是甚麼東西?
反過來說,基因(DNA)就是人體的記憶數據。這些數據不但記載著人體的結構,也記載著人體的生理活動、五感數據。所以,記憶數據越多,細胞核也越大尺寸和高密度;因為細胞核基本上全是基因(DNA)

人腦神經細胞中的記憶數據(基因),其來源可分為2大類 :
1.      先天的記憶數據
2.      後天的記憶數據


先天的記憶數據也是世人所稱的遺傳基因(DNA)。這些數據是由父母傳給下一代的,其中包括了人體的結構、生理活動、基本的五感數據、基本的語言能力、基本的溝通能力等等。所以,不同的動物,天生就有不同的語言和溝通方式,就如雀鳥不用學習,天生有自己不同的曲調。

後天的記憶數據可以分3種型式存在 :
1.      多肽(蛋白質)(朊病毒只是一多肽分子,如導致瘋牛症的朊病毒)
2.      RNA (RNA病毒)
3.      DNA (DNA病毒)

多肽或RNA應該是人體的臨時記憶數據。
多肽由超過20多種的胺基酸組成不同的密碼,RNA4種的核糖核酸組成不同的密碼。人體的神經細胞將接收到的訊息轉換成胺基酸組成的密碼,以多肽的形式臨時存在於神經細胞中,有如現實中的錄影帶的模樣。





這些臨時記憶數據在人休息睡覺時會被轉換成人體的永久數據DNA。臨時記憶數據的訊息接收越強,所產生出來的臨時記憶數據越多、越詳細,所轉換成的永久數據也越清析(這就是印象深、淺,或是記憶力強、弱的分別)

腦部越是發達,也就是記憶數據越多的生物,其所需要的睡眠時間越長。同一種生物,在成長學習時期的,其所需要的睡眠時間比已成長的要長。因為睡眠的真正目的應該在於將臨時記憶數據轉換成永久的數據DNA。而在存取記憶數據過程中所產生的五感訊息,就是人睡覺時所產生的“夢”。

在夢境中所存取的記憶數據是可以驅動、調控人體活動的,只是絕大部份的人在睡眠的時候,人體的中樞驅動系統處於不活躍狀態;所以,這些存取的記憶數據只出現在“夢境”,並不會實在的表現出來。
在強烈的記憶數據驅動下,或是人體的中樞驅動系統經常處於較活躍的情況下(失去中樞神經系統的協調),少數人在睡著沒有意識的情況下,依然可以驅動人體作出活動。這就是“夢遊”和尿床等在沒有意識下發生的因由。

人體的神經細胞,自出娘胎以後,是終生活著,只有受損,不會死亡,也不會進行細胞分裂,生出新的神經細胞來,直至人的死亡。人體神經細胞的健康,就是人體的健康、長壽;調控人體運作的神經細胞能存活多久,人體就可以在世上存活多久。所以,人體的神經細胞不但是人的智慧關鍵,也是人體健康、長壽的關鍵所在。

是甚麼可以損害神經細胞?
是甚麼可以令神經細胞停止運作?

只要能解答以上問題,就能明白生物死亡的原因,也能明白到人體所有疾病的根源。

【黃帝內經】:「故者,百病之始也;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時之序也。故病久則傳化,上下不并,良醫弗為。」

【黃帝內經】:「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

【黃帝內經】:「暮世之治病也,則不然。治不本四時,不知日月,不審逆從。病形已成,乃欲微鍼治其外,湯液治其內。粗工兇兇,以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復起。」


自古以來,人類經常問一個問題,就是生命從何時開始?從何時結束?
所有生物的生命都從存取記憶數據開始,從停止存取記憶數據結束。這就是所有生物的生與死。





當人體患有傷風或感冒時(也就是中醫學的外感),為何會感覺到十分疲倦?